专利名称: |
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模型箱,在模型箱一对侧壁上设置若干供顶管模型进出的出入口,PVC硬管的外侧形成有气囊,PVC硬管和气囊共同构成顶管模型,顶管模型穿过所述出入口且两端延伸到所述模型箱外,所述模型箱内填装有土体,并将所述顶管模型覆盖,所述PVC硬管上侧的土体内设置有土压力传感器,所述土压力传感器上侧的土体内设置有LVDT地表变形传感器,与所述PVC硬管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用于驱动所述PVC硬管移动,并对所述PVC硬管进行监测。所述系统能够准确测试管幕法不同钢管顶进过程中土压力、土体沉降以及顶推力的变化且试验结果准确。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发明人: |
张宇;谭磊;刘军;杨晓辉;肖闻后;申精;刘展伊;崔雯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0086108.6 |
公开号: |
CN117074154A |
代理机构: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晟逸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G01N3/06;G;G01;G01N;G01N3;G01N3/02;G01N3/08;G01N3/06 |
申请人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在模型箱(1)的一对侧壁上设置若干供顶管模型进出的出入口,PVC硬管(2)的外侧形成有气囊(3),PVC硬管(2)和气囊(3)共同构成顶管模型,顶管模型穿过所述出入口且两端延伸到所述模型箱(1)外,所述模型箱(1)内填装有土体,并将所述顶管模型覆盖,所述PVC硬管(2)上侧的土体内设置有土压力传感器(7),所述土压力传感器(7)上侧的土体内设置有LVDT地表变形传感器(9),与所述PVC硬管(2)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加载装置(4),所述加载装置(4)用于驱动所述PVC硬管(2)移动,并对所述PVC硬管(2)进行监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4)包括大L型铝合金板(11),所述大L型铝合金板(11)的上侧滑动设置有小L型铝合金板(10),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上固定有拉压力计数仪(8),所述拉压力计数仪(8)靠近所述PVC硬管(2)的一侧与套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的另一端与加载板(5)固定连接,所述加载板(5)与所述PVC硬管(2)的端部接触,转轮(12)的一端穿过所述大L型铝合金板(11)上的竖直板后与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的竖直板接触,且所述转轮(12)与所述大L型铝合金板(11)上的竖直板螺纹连接,转动所述转轮(12)能够驱动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沿所述大L型铝合金板(11)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4)还包括U形支架(14),所述拉压力计数仪(8)通过所述U形支架(14)固定到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的水平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L型铝合金板(11)的竖直部与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箱(1)由亚克力板制作而成,且设有出入口的侧壁为承插式,可根据不同试验工况对该承插式侧壁进行更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地层损失可通过PVC硬管(2)和气囊(3)进行模拟,根据地层损失率和模型相似比确定PVC硬管(2)和气囊(3)的直径后,将PVC硬管(2)内置于气囊(3)中,对气囊(3)充满气体模拟初始状态,试验过程中对气囊(3)放气模拟地层损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硬管(2)和气囊(3)的长度一致,且要比出入口之间的距离长60cm~10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L型铝合金板(10)的水平部通过滑块与大L型铝合金板(11)水平部上的滑槽相连,小L型铝合金板(10)可通过滑块在大L型铝合金板(11)上自由平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板(5)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大于PVC硬管(2)的直径,加载板(5)中心一侧固定有带螺纹的铝合金棒,该铝合金棒可与拉压力计数仪(8)之间采用套筒(6)相连。 10.一种管幕法顶管顶推力试验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层在模型箱(1)内进行填土,待填到设置的出入口底部时停止填土; S2:在所述出入口内安装PVC硬管(2)和气囊(3),并将气囊(3)充满气; S3:继续填土,填至设定高度,在填土的过程中,同时安装土压力传感器(7)和LVDT地表变形传感器(9); S4:填土完成后,对气囊(3)进行二次充气,保证气囊(3)形状为圆形; S5:静置一段时间,待土压力传感器(7)示数稳定后,对气囊(3)进行放气,模拟顶管的地层损失; S6:记录气囊(3)放气后土压力传感器(7)和LVDT地表变形传感器(9)的示数,待示数稳定后,采用加载装置(4)通过加载板(5)对顶管模型进行均匀加载,使顶管模型缓慢匀速向前移动,并记录拉压力计数仪(8)的示数; S7:重复步骤S5和S6,对管幕法其他顶管依次进行试验,并记录不同顶管试验的传感器示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