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连云港软土地基工后沉降与处治方案选择研究 |
关键词: | 连云港;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有限元模型;处治工程 |
摘要: | 工后沉降是衡量软土地基处治效果的指标之一,过大的工后沉降会严重影响道路的工程质量与行驶性能。软土地基处治方案多样,各方案的适用情况与处治效果各有不同。目前,软土地基处治方案的选择还停留在主要依靠经验的阶段,时有软土地基工后沉降过大而影响道路使用性能的现象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后沉降,保证软土地基处治效果,应对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处治方案选择进行研究。连云港地区软土分布广泛,软土地基工程性质差,软土地基处治工程量大。论文分析了连云港软土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处治方法,结合连盐高速连云港段沉降观测数据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工后沉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处治方案选择模型。 首先,论文分析了连云港软土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处治方法。论文总结了连云港软土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固结变形和蠕变等基本工程特性;分析了预压、水泥搅拌桩和刚性桩等连云港主要软土地基处治方法的运用比率,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处治效果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次,论文结合连盐高速连云港段沉降观测数据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论文对比了几种常用曲线模型预测深层处治路段沉降的精度与适用性,证明了双曲线模型的优越性,并采用分段双曲线模型预测曲线呈台阶状的浅层处治路段的沉降;通过对大量断面的工后沉降预测和分析,探讨了深层处治路段和浅层处治路段的工后沉降特点。 再次,论文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因素。论文建立了深层处治典型断面模型,分析了桩长、桩距和桩身模量对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建立了浅层处治典型断面模型,分析了软土层厚度、设计堤高、硬壳层厚度、预压高度和预压时间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运用正交设计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回归了浅层处治路段工后沉降的计算公式。 最后,论文建立了基于工后沉降的软土地基处治方案选择模型。论文分析了现有选择模型的不足,将工后沉降作为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方案选择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了各指标的的权重和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并结合连盐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两个典型断面验证了基于工后沉降的软土地基处治方案选择模型的适用性。 |
作者: | 张纯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陈小兵;杨世威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东南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5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