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及性能试验道路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及性能试验道路,其中,性能试验方法包括:以设定试验工况对试验车辆进行设定循环次数的循环试验;其中,设定试验工况依次包括第一环境应力工况、第一耐久试验工况、第二环境应力工况、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和环境交变工况,试验车辆包括集成式电池包;对循环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对涉水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性能检查,以确定试验车辆的密封性性能。本申请可以以较短周期、较低成本以及可控地测试得到车辆的密封性性能,可以更好地确定试验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情况,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在使用寿命内的结构和功能可靠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重庆;50 |
申请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罗祎;刘海峰;高爽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6-1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0700726.5 |
公开号: |
CN117007244A |
代理机构: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边明威 |
分类号: |
G01M3/02;G01M3/04;G01M17/007;G;G01;G01M;G01M3;G01M17;G01M3/02;G01M3/04;G01M17/007 |
申请人地址: |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试验方法包括: 以设定试验工况对试验车辆进行设定循环次数的循环试验;其中,所述设定试验工况依次包括第一环境应力工况、第一耐久试验工况、第二环境应力工况、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和环境交变工况,所述试验车辆包括集成式电池包; 对所述循环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 对所述涉水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性能检查,以确定试验车辆的密封性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境应力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一路线循环第一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一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泥浆池、扭转路、所述泥浆池、连续搓板路、所述泥浆池、第二共振路、所述泥浆池、第三共振路、所述泥浆池、鹅卵石路、所述泥浆池、碎石路、所述泥浆池;和/或, 所述第一耐久试验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二路线循环第二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二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鹅卵石路、扭转路、第三共振路、连续搓板路、第二共振路、碎石路;和/或, 所述第二环境应力工况包括: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三路线循环第三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三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所述盐水搓板路、碎石路、所述盐水搓板路、连续搓板路、所述盐水搓板路、鹅卵石路、所述盐水搓板路、扭转路、所述盐水搓板路、第二共振、所述盐水搓板路;和/或, 所述第二耐久试验工况包括:试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在第四路线循环第四设定次数;其中,所述第四路线依次包括:连续搓板路、扭转路、第三共振路、碎石路、第一共振路、鹅卵石路、第二共振路;和/或, 所述环境交变工况包括:试试验车辆以设定档位经过第五路线后,驶入交变环境中静置;其中,所述第五路线依次包括:第一共振路、连续搓板路、鹅卵石路、泥浆池、扭转路、第二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碎石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应力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一路线: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及“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以35km/h-40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5km/h的速度,然后以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以50km/h-5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以15km/h-18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以20km/h-2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泥浆池; 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制动标志处开始以2.5m/s2-3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以18km/h-22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久试验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二路线: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以38km/h-4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以43km/h-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以40km/h-43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碎石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境应力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三路线: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以15km/h-2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48km/h-5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33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到45km/h-50km/h的速度后,以45km/h-5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以25km/h-3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3m/s2-4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以15km/h-20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久试验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四路线: 以33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连续搓板路,在所述连续搓板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5km/h-50km/h的速度,以45km/h-50km/h的速度的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的剩余路段; 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4m/s2-5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以25km/h-27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交变工况中,试验车辆以以下方式经过所述第五路线: 以25km/h-28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一共振路; 以35km/h-4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连续搓板路; 以25km/h-27km/h的速度通过所述鹅卵石路; 以18km/h-22km/h的速度以“S”形路线通过所述泥浆池; 进入所述扭转路前降至最低稳定车速,以2km/h-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扭转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二共振路; 以20km/h-2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盐水搓板路; 以50km/h-55km/h的速度通过所述第三共振路; 以30km/h-35km/h的速度驶入所述碎石路,在所述碎石路的中点标志处开始加速直至40km/h-45km/h的速度,在所述碎石路的制动标志处开始以4m/s2-5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直至试验车辆停止,然后驶出所述碎石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车辆在所述交变环境中, 在温度未45℃±2℃、相对湿度为65%±5%的高温高湿环境中静置第一时长; 在常温环境中静置第二时长; 在温度为-35℃±2℃的低温环境中静置第三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循环试验后的试验车辆进行涉水试验,包括: 试试验车辆以20km/h-30km/h的速度在涉水路段循环行驶第五设定次数,以完成涉水试验。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性能检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穿孔,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下车体钣金是否出现扩展延伸孔,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穿孔,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电池包箱体是否出现扩展延伸孔,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出现开裂,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龟裂,试验车辆的密封件是否密封不良。 11.一种车辆的性能试验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试验道路包括左车道和右车道; 其中,所述左车道包括铺装路; 所述右车道包括试验路面; 所述试验路面包括第一共振路、连续搓板路、鹅卵石路、泥浆池、扭转路、第二共振路、盐水搓板路、第三共振路和碎石路,且所述试验路面中相邻的不同路段通过铺装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性能试验道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振路包括两列交替排列的长方形路块,且所述长方形路块的长度方向与行车车向垂直;和/或, 所述鹅卵石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左转弯道、右转弯道和第二左转弯道;和/或, 所述泥浆池呈倒等腰梯形结构;和/或, 所述扭转路包括两列等腰梯形水泥块,且所述两列等腰梯形水泥块左右交错间隔排列;和/或, 所述第二共振路包括为两列交替排列的长方形路块,且左侧的长方形路块的长度方向与行车车向成30°,右侧的长方形路块与行车车向成45°;和/或, 所述第三共振路包括两列随机排列的长方形路块;和/或, 所述碎石路包括左转弯道路,所述碎石路包括铺装路层和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铺设于所述铺装路层的上方。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