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柔度差曲率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 |
关键词: |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柔度差曲率法;遗传算法 |
摘要: | 桥梁在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是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桥梁的损伤时不可避免的。桥梁结构的损伤如果不及时修复,一旦桥梁发生破坏,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桥梁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振动测试的模态参数,基于柔度差曲率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桥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识别。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结构损伤识别理论和损伤识别方法做了简介,最后阐述了了本文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柔度差曲率法的基本理论,并用该方法进行损伤位置识别,研究了该方法的损伤识别性能。在结构相对柔度越大的地方,损伤识别效果越好,支座处单元损伤则无法识别;仅用低阶模态就能很好识别损伤位置,增加模态阶数对损伤识别效果改进不大;该方法进行损伤识别时抗噪性能不好。 第三章使用转角模态曲率法进行损伤位置识别,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支座处单元损伤,弥补了柔度差曲率法的缺陷;该方法的抗噪性能要优于柔度差曲率法。 第四章介绍了遗传算法基本原理,依据柔度差曲率法理论建立了遗传算法目标函数,使用matlab编制遗传算法程序计算结构损伤程度。计算结果与实际损伤程度吻合较好,随着损伤单元的增加,计算时间增加很多,计算准确度变差,损伤识别更困难。对于多处单元连续损伤,柔度差曲率法不能很好的识别损伤位置,将疑似损伤单元纳入损伤单元,用遗传算法进行计算,可以近似判断出单元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程度。 |
作者: | 刘哲 |
专业: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导师: | 檀永刚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6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