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系统,先通过数码相机 获得岩芯破坏的情况,利用计算机的图象识别技术,结合岩芯饼化力学有限元 的数值模拟,采用差异进化的优化方法进行破坏模式的识别,搜索到与饼化厚 度一致的原岩应力状态。在原岩应力的优化识别过程中,不事先人为确定破坏 形式,而是基于岩土工程广泛应用的莫尔-库仑准则获得弹性力学框架的单元安 全度,在有限元中识别到单元达到极限破坏状态。本发明通过钻取岩芯的破坏 模式来识别原岩应力,很大程度节省了地应力监测的成本。利用集成智能方法 识别地应力克服了已有的岩芯破坏试验和先验信息不足的局限性,避免了人为 判断饼化破坏模式的盲目性。适于在地应力测试领域广泛推广。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辽宁;21
申请人: 大连海事大学
发明人: 姜谙男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09-07-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0910012644.1
公开号: CN101609050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洪福
分类号: G01N21/84(2006.01)I
申请人地址: 116026辽宁省大连市凌海路1号
主权项: 1、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收集工程地质调查数据,预估地应力范围,选择待识别的地应力变 量; b、通过摄像设备对钻取岩芯进行摄像,并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识别,即识别 出岩芯裂隙的间距和角度; c、根据步骤a获取的资料信息和步骤b已识别的图像信息,建立岩芯钻取 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施加应力边界条件,模拟实际岩芯受力状况,根据实 际观测的岩芯断裂面,即饼化厚度在模型中相应的位置设置1个以上的测点, 后根据上述测点是否处于破坏状态,通过下述地应力识别的有约束的优化问题 的目标函数获取地应力变量: Min{(∑i=1Kabs(1-Fi))} 式中Fi=min{Fsi,Fti},其中Fi为潜在面上观测点的第i个单元的抗剪安全度Fsi 和抗拉安全度Fti的最小值,K为潜在破坏面上单元个数即测点个数; d、优化算法初始化:在步骤c的所述模型中施加应力边界条件后,对应使 潜在破坏面的单元刚好破坏,将地应力变量作为差异进化算法的搜索变量,将 数值计算潜在破坏面的单元安全度情况作为差异进化算法的评价值,这样将步 骤c中的数值计算嵌入到差异进化算法中,设置差异进化初始参数:优化变量 数目和种群数量,同时设置缩放因子F和杂交概率常数CR值;设定收敛准则: 最小适应值或者最大迭代步数,进行优化搜索计算; e、算法适应值评价:结合步骤d设定的参数,差异进化算法把每一个可能 的解看成一个个体,先随机产生Np个可能的地应力变量(Np称为种群),根据 这些地应力变量,分别按照步骤c分别计算潜在破坏面单元的安全度,其中单 元安全度是基于弹性力学的框架并结合摩尔库仑准则得到的,将单元安全度与1 的误差作为适应值,结合步骤c中的计算公式如下:Min{(∑i=1K abs(1-Fi))}进行计 算; f、变异操作:缩放种群中任意两个目标向量个体之间的差值并叠加到种群 中的第3个向量个体上,形成新的变量,计算公式如下: Vi,j(G+1)=xr1j(G)+F(xr2j(G)-xr3j(G)) 其中:G为第G代种群,xi(G)为第G代中向量(i=1,2,…,Np),Np为 种群规模,每个向量个体包含D个分量,D为空间维数,对于第G代每个目标 向量,其变异向量第j分量为:公式中下标r1,r2,r3为[1,Np]中的随机整数 且互不相同,F为缩放因子; g、交叉操作:将目标向量xi(G)与变异向量vi(G+1)按照如下规则杂交, 生成新的试样向量ui(G+1),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j∈[0,1]为与向量第j个分量对应的随机数;CR∈[0,1]为杂交概率常 数;rni为在1,2,…,D中随机挑选一个整数,以确保变异向量Vi,j(G+1)中, 至少有一个分量被试样向量ui,G+1采用;ui(G+1)是变异生成的新个体; h、选择操作:所有试样向量ui(G+1)调用步骤e进行适应值计算,将试样 向量ui(G+1)与原来的目标向量xi(G)比较,如果ui(G+1)对应较小的适应值,则 选择向量ui(G+1);反之如果,xi(G)对应较小的目标函数值,则保留向量xi(G), 这样得到新一代Np的个体; i、判断是否符合最小适应值或者迭代次数的收敛准则,如果不符合终止准 则,转到e继续差异进化的迭代和数值计算,如果符合终止准则,结束迭代输 出识别的地应力结果。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