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对比研究
论文题名: 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对比研究
关键词: 公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模糊评价
摘要: 作为一个动态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路、交通环境组成,其中任何单因素的变化均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交通事故。公路与城市道路二者间交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交通事故各具特点,事故形成原因也有所不同。鉴于近年来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量长期居高不下的事实,有必要开展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对比研究,以指导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及日常管理。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模糊评价、回归分析、致因分析等手段和方法,遵循实践探索—理论建模—模糊评判—实践检验的研究思路,对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
  定义了道路交通事故倾向性分布的概念,提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单因素成因分析模型和基于模糊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系统致因分析方法。从人、车、路、环境角度,分析了公路交通事故的单个影响因素,得出了明超速行驶、违章超车等为公路事故主要致因因素的结论,而不按规定让行、疏忽大意等为引发城市道路事故主要原因。依据系统致因理论,分别选取33个和31个反映事故肇发时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变量,事故系统致因分析中发现人为因素分别占87.13%和65.37%,分析结果优于传统分析方法92.11%的分析结果。
  对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定义了道路交通事故影响系数的概念,从事故形态分布、事故严重程度、事故致因因素入手,对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影响系数计算;探讨了道路线形、几何特征、等级及交叉口、匝道形式、雨、雪等不良天气条件及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等对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针对超速、疲劳驾驶、线形不良、管理技术与手段落后等公路事故主要因素,提出了全局限速与特殊点段局部限速、分车道限速和分车型限速相结合的公路车辆速度限制方法、速度控制技术,以及连续驾驶时间限制、中途休息时间限制、公路超载的限制对策,并给公路线形设计方面探讨了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从信号交叉口的合理设置和技术改善、平面交叉口改造、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新技术应用、管理体制创新改进与创新等角度,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
作者: 姚曰涛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罗丽君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