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软弱围岩隧道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
论文题名: 软弱围岩隧道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
关键词: 隧道施工;软弱围岩;管棚超前支护;弹性地基梁;数值模拟
摘要: 软弱围岩因其软弱、破碎、松散、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的特点作为一种不良地质条件存在。为确保隧道安全穿越软弱围岩,使围岩处于稳定安全状态,就要采取辅助工法预支护围岩。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作为这种辅助工法之一,凭借其支护距离长、加固效果好、工期短、造价经济合理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隧道工程中。但目前,对于管棚的设计、施工、研究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梅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对常用的超前预支护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着重阐述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该技术是控制软弱围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
  (2)总结归纳了软弱围岩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形特征。同时,对预支护力的构成及预支护原理和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3)深入分析了管棚注浆加固机理及支护原理。分析了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判定方法,提出了管棚支护下掌子面稳定性评判方法。
  (4)将管棚视为弹性地基梁,建立了隧道管棚结构单根钢管的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Pasternak模型),研究管棚的力学行为,推导出了管棚的挠度、转角及内力方程。利用Matlab编程程序,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基于对管棚力学行为的研究,对开挖步距、管棚间距、直径、围岩压力、土体弹性系数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
  (5)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梅源隧道施工过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隧道在有无管棚预支护工况下,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研究表明施加管棚预支护结构后,能有效控制围岩及喷射混凝土结构变形,还能降低应力。随着隧道开挖,管棚预支护结构能很好的传递围岩压力。管棚预支护下的围岩沉降曲线呈收敛状态。
  (6)分析研究了管棚结构是否注浆及注浆层厚度的改变等工况对围岩和钢管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管棚注浆后支护效应明显提升且管棚注浆层厚度存在一个合理范围。
作者: 王炳智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曾勇;刘山洪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