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技术标准研究 |
关键词: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标准;铁路行车组织;运营管理;作业流程 |
摘要: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是铁路服务质量和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体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对运行图铺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列车运营安全、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行车组织决策、动车组运转效率以及旅客关心的旅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各基本要素尚未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和运输效益。 因此,本文是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速铁路技术条件以及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较为系统地探讨运行图各基本要素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作业过程,并得出各要素技术标准的确定方法。本文研究的运行图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起停车附加时分、CTCS-3级列控系统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动车组折返时间及库内检修作业时间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文章在介绍与运行图要素相关的高速铁路及列车运行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的组成、特点以及各要素的确定思路。 (2)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运行时分相关要素技术标准确定方法,包括起停车附加时分和停站时间。通过分析各自的影响因素,明确了电分相等因素对起停车附加时分和运行时分的时分损失,同时建立了列车在中间站停车的分时段停站时间计算模型。 (3)结合当前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列控系统技术方案、列车性能、线路平纵断面、车站平面及设备布置、接触网分相以及延续进路等因素对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影响,并对同种速度等级下列车常用的8种追踪间隔形式及其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种形式下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确定公式,并最终求得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4)研究了当前现场条件下的动车组折返时间和入库检修时间标准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各自的作业流程和影响因素,主要采用图表法对停留时间标准进行了确定。 (5)以成功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为例,对前文研究的运行图要素进行实证计算和具体分析,以验证并反馈前文得到的各基本要素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
作者: | 田伯文 |
专业: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吕红霞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2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