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暴雨灾害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韧性评估研究 |
关键词: | 暴雨灾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韧性评估;投影寻踪模型;木桶理论 |
摘要: |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使得城市拥堵问题愈发严重。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大运量、便捷、快速、准时、绿色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多数居民出行的首选,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性强降雨天气频发,引发的暴雨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我国发生多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遭受暴雨灾害而停运的事件,表明暴雨灾害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暴雨灾害情景下的韧性水平,有助于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对暴雨灾害的抵抗能力、恢复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暴雨灾害下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韧性理论,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自适应权值粒子群优化算法、木桶综合指数法等研究方法开展暴雨灾害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韧性评估研究。首先,基于韧性的内涵,从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三个维度整理出21个韧性影响因素,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韧性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出的17个影响因素作为韧性评估指标。其次,基于自适应权值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法构建暴雨灾害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韧性评估模型。然后,基于木桶理论的木桶综合指数法,构建暴雨灾害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韧性评估模型。最终,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韧性评估结果的分析,从韧性的抵抗力、恢复力以及适应力三维度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相应的防汛措施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的整体线路韧性等级为Ⅳ级,韧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鲤鱼池站、红土地站、重庆北站南广场站、重庆北站北广场站、上湾路站、江北机场T3航站楼站、江北机场T2航站楼站、悦来站、王家庄站等9个地下车站的韧性等级为Ⅳ级,龙头寺公园站、民心佳园站、三亚湾站、渝北广场站等8个地下车站的韧性等级为Ⅲ级,中央公园东站的韧性等级为Ⅱ级。本研究拓宽了韧性的理论视角,为定量评估暴雨灾害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韧性水平提供了一种范式,也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作者: | 李东荣 |
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导师: | 焦柳丹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