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论文题名: “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关键词: 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路段饱和度
摘要: 安全、有序、经济、环保是公路改扩建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的基本要求。目前,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评价体系的构建多集中在高速公路领域,而“二改一”需考虑非机动车的影响,难以直接采用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且“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保通车道宽度的设置存在一定随意性,相邻施工作业区间距确定经验性较大,施工作业区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对公路改扩建典型工程案例进行调研并分析其交通组织策略和应用效果;然后,分析了公路网、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施工组织方案和道路通行能力因素对“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的影响机理;其次,以路段饱和度指标表征非机动车的侧向干扰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平均速度和平均行程延误指标来反映作业区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比选的基础上选择层次分析法和动态综合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再次,依据“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和依托工程道路条件,制定了不同保通车道宽度下的保通方案,基于Vissim仿真实验采集不同机动车流量、大车率、非机动车流量和工作区长度下各保通方案的平均速度和平均行程延误数据,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分级评价体系确定各保通方案的评级;最后,合理的作业区间距有利于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本文以封闭整个外侧车道模式且工作区长度2km的保通方案为例,基于Vissim仿真实验采集不同相邻作业区间距、车流量、大车率下保通方案的平均速度和平均行程延误数据,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分级评价体系进行评级,对评级结果统计分析,得出该保通方案相邻作业区间距的推荐值为3km,并基于此提出了“二改一”相邻作业区间距确定的一般性方法。
  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解决了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分级评价体系在“二改一”方面不适用的问题,并将分级评价体系应用于“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保通方案的评级和相邻作业区间距的确定,实现了保通方案的优选,为相邻作业区间距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二改一”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的相关研究。对提升作业区行车效率和安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陈广宇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彭余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22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