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所述尾翼系统的尾翼主翼的两端端面分别与左端板、右端板连接,尾翼主翼分别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连接,尾翼主翼的后上方,左端板、右端板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襟翼、第二襟翼;通过实时调节第一襟翼、第二襟翼的攻角从而使得赛车稳定快速过弯;第一襟翼舵机、第二襟翼舵机安装在第一襟翼、第二襟翼内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不影响尾翼空气动力学性能;小主动齿扇和小从动齿扇都可以在第一花瓣状通孔内部运动;大主动齿扇和大从动齿扇都可以在第二花瓣状通孔内部运动;从而相比于常见的可调尾翼传动更加美观、并且减小了扰流。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西华大学
发明人: 李春;唐岚;徐祥丁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0144638.6
公开号: CN207790899U
代理机构: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代理人: 王蔚
分类号: B62D35/00(2006.01)I;B;B62;B62D;B62D35;B62D35/00
申请人地址: 610039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
主权项: 1.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翼系统包括水平放置的、截面为机翼状的主翼(1),主翼(1)设置在赛车尾部,主翼(1)的两端端面分别与左端板(4)、右端板(5)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主翼(1)的下底面分别与开有机翼状开口的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9)通过碳纤维布和预浸料粘接,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9)分别安装在主翼(1)沿其长度方向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9)的底端分别和车架上的固定支耳通过螺栓连接;主翼(1)的后上方,左端板(4)、右端板(5)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襟翼(2)、第二襟翼(3);第一襟翼(2)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块第一襟翼端板(12),所述第一襟翼端板(12)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和L形铁片与第一襟翼(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襟翼端板(12)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圆筒形的第一襟翼端板凸台(16),第一襟翼端板凸台(16)中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穿过第一襟翼舵机转轴(20),第一襟翼舵机转轴(20)的轴线与主翼(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一襟翼舵机(11)的壳体固定在第一襟翼端板(12)的内侧面上;第一襟翼端板(12)的另一端设置的圆形通孔内穿过第一襟翼旋转轴(21),第一襟翼旋转轴(21)的一端穿过第一襟翼端板(12),并穿入第一襟翼(2)中,使第一襟翼旋转轴(21)与第一襟翼端板(12)、第一襟翼(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襟翼旋转轴(2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左端板(4)或右端板(5)构成可旋转连接;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是由内层、外层构成,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的内层上设置第一圆弧形贯通槽,第一襟翼端板凸台(16)插入第一圆弧形贯通滑槽内,使第一襟翼端板凸台(16)可在第一圆弧形贯通滑槽内运动;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的外层开有第一花瓣状通孔,第一襟翼舵机转轴(20)穿出圆弧形贯通滑槽的部分套设小主动齿扇(13),小主动齿扇(13)上设有弧形减重槽,所述小主动齿扇(13)和小从动齿扇(6)啮合,所述小从动齿扇(6)上开有弧形减重槽,小从动齿扇(6)与第一襟翼旋转轴(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小主动齿扇(13)和小从动齿扇(6)都可以在左端板(4)、右端板(5)的外层开设的第一花瓣状通孔中运动;所述第二襟翼(3)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块第二襟翼端板(15),所述第二襟翼端板(15)的内侧面通过螺栓和L形铁片与第二襟翼(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襟翼端板(15)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圆筒形的第二襟翼端板凸台(18),第二襟翼端板凸台(18)中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穿过第二襟翼舵机转轴(17),所述第二襟翼舵机转轴(17)的轴线与主翼(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襟翼舵机(8)的壳体固定在第二襟翼端板(15)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襟翼端板(15)的另一端设置的圆形通孔内穿过第二襟翼旋转轴(19),第二襟翼旋转轴(19)的一端穿过第二襟翼端板(15),并穿入第二襟翼(3)中,使第二襟翼旋转轴(19)与第二襟翼端板(15)、第二襟翼(3)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襟翼旋转轴(1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左端板(4)或右端板(5)构成可旋转连接;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分为两层,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内层上设置第二圆弧形贯通槽,第二襟翼端板凸台(18)插入第二圆弧形贯通滑槽内,使第二襟翼端板凸台(18)可在第二圆弧形贯通滑槽内运动;所述左端板(4)、右端板(5)的外层开有第二花瓣状通孔,第二襟翼舵机转轴(19)穿出第二圆弧形贯通滑槽的部分套设大主动齿扇(14),大主动齿扇(14)上设有弧形减重槽,所述大主动齿扇(14)和大从动齿扇(7)啮合,所述大从动齿扇(7)上开有弧形减重槽,大从动齿扇(7)与第二襟翼旋转轴(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大主动齿扇(14)和大从动齿扇(7)都可以在第二花瓣状通孔内部运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