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新型舷侧水下及水上防护结构抗爆性能研究 |
关键词: | 水上;舷侧防护;结构抗爆;防护结构;水面舰船;抗爆性能;防护材料;横隔板;结构形式;舱室;破坏效应;防御;壁板;被动式;高性能材料;发展与应用;爆炸冲击波;作战性能;装甲防护;原始结构 |
摘要: | 大型水面舰船是各国海防的重要力量,对各国海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抗爆性能及生命力研究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为保证大型水面舰船具有较高的作战性能,主动式防御手段和被动式防御手段必须进行合理的匹配。本文对被动式防御手段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使舰船遭受攻击武器打击后产生的损伤后果减到最小。 对于水面舰船舷侧防护体系,本文重点研究舷侧水下结构防护和舷侧水上重要舱室防护。基于常规大型水面舰船舷侧防护设计理念,本文对觇船舷侧局部结构进行结构与材料的优化设计,以期得到效果良好的新型舷侧防护结构和新型防护材料,提高舰船的抗爆能力,为我国舰船舷侧防护结构及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对舷侧防护结构、新型防护结构及新型防护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大型水面舰船舷侧防护的不足之处。 其次,介绍本文所应用的舰船爆炸理论、夹芯材料理论及舰用材料的冲击特性。 再次,针对两种典型结构,即基本防护隔壁板、舱室横隔板对舷侧水下防护结构抗爆性能进行研究。将新型材料聚氨酯、泡沫铝应用于基本防护隔壁板,研究新型材料对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基于常规各舱室横隔板结构形式,对防雷舱结构内、外空舱各提出四种新型横隔板结构形式,并对新型横隔板的抗爆性能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得到性能最优的横隔板结构形式;基于防护隔壁板及新型横隔板的性能研究,得到最优舷侧防护结构形式,并将其动响应与原始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结构及材料优化的有效性。 最后,基于空中爆炸的基本过程,分三步对舷侧水上典型防护舱室抗爆性能进行研究。第一步,对典型舱段和新型舱段的抗穿甲能力进行研究;第二步,基于基础理论分析,研究了7种典型反舰导弹爆炸破片对典型舱室的破坏效应;第三步,应用5种新型高性能材料对典型舱室进行装甲防护,研究爆炸冲击波对典型舱室的破坏效应。 |
作者: | 郭绍静 |
专业: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导师: | 杨志国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0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