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无人机收放跟踪控制车 |
摘要: |
无人机收放跟踪控制车,包括车体,车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仓、第二容纳仓,第一容纳仓、第二容纳仓分别位于车体上部,第一容纳仓位于第二容纳仓左侧,第一容纳仓内部设有无人机平台,无人机平台底部与第一容纳仓之间通过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容纳仓底侧中部,第一容纳仓内固定安装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分别位于无人机平台左右两侧,支撑架与无人机平台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一端与支撑架铰接连接。本发明使用时,能够将无人机放置在第一容纳仓的无人机平台上,无人机平台上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吸力,能够将无人机吸附在无人机平台上,避免无人机晃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陆兴华 |
发明人: |
陆兴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159922.5 |
公开号: |
CN108482233A |
代理机构: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牛传凯 |
分类号: |
B60P3/11(2006.01)I;B64F1/00(2006.01)I;B;B60;B64;B60P;B64F;B60P3;B64F1;B60P3/11;B64F1/00 |
申请人地址: |
511325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广州华立科技园华立路11号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
主权项: |
1.无人机收放跟踪控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内部设有第一容纳仓(2)、第二容纳仓(3),第一容纳仓(2)、第二容纳仓(3)分别位于车体(1)上部,第一容纳仓(2)位于第二容纳仓(3)左侧,第一容纳仓(2)内部设有无人机平台(4),无人机平台(4)底部与第一容纳仓(2)之间通过第一气缸(5)连接,第一气缸(5)位于第一容纳仓(2)底侧中部,第一容纳仓(2)内固定安装两个支撑架(6),两个支撑架(6)分别位于无人机平台(4)左右两侧,支撑架(6)与无人机平台(4)之间通过连接板(7)连接,连接板(7)一端与支撑架(6)铰接连接,连接板(7)另一端与无人机平台(4)铰接连接,第一容纳仓(2)上部开口,第一容纳仓(2)上部设有顶盖(8),顶盖(8)右端与车体(1)顶部铰接连接,顶盖(8)能够向外翻折打开,顶盖(8)左侧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挂环(9),车体(1)内开设第一纵向槽(10)、第二纵向槽(11),第一纵向槽(10)位于第一容纳仓(2)左侧,第二纵向槽(11)位于第二容纳仓(3)右侧,第一纵向槽(10)内设有第一正反转电机(12),第一正反转电机(12)位于第一纵向槽(10)底侧中部,第二纵向槽(11)内设有第二正反转电机(13),第二正反转电机(13)位于第二纵向槽(11)底侧中部,第一纵向槽(10)、第二纵向槽(11)内部分别设有纵向轴(14),纵向轴(14)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车体(1)位于外部,纵向轴(14)前后两端分别于车体(1)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正反转电机(12)、第二正反转电机(13)输出轴分别设有主动轮(15),每根纵向轴(14)上设有从动轮(16),主动轮(15)与从动轮(16)能够啮合传动,从动轮(16)位于纵向轴(14)中部,纵向轴(14)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轮(37),线轮(37)上缠绕钢丝绳(38),钢丝绳(38)一端与线轮(37)固定连接,钢丝绳(38)另一端安装挂钩(17),挂钩(17)分别于挂环(9)钩挂在一起;第二容纳仓(3)内设有横向的支撑板(18),支撑板(18)底部与第二容纳仓(3)之间通过第二气缸(19)连接,第二气缸(19)位于第二容纳仓(3)中部,支撑板(18)底部四周与第二容纳仓(3)之间通过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一伸缩杆(20)连接,支撑板(18)上部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柱体(21)连接,柱体(21)从左到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车体(1)顶部开设两条第一横向槽(22),两条第一横向槽(22)分别位于车体(1)前后两端,两条第一横向槽(22)位于第二容纳仓(3)上部且与第二容纳仓(3)内部相通,柱体(21)能够分别配合穿过第一横向槽(22)位于车体(1)外部,第一横向槽(22)上部设有第一横向板(23),第一横向板(23)与第第一横向槽(22)铰接连接,第一横向板(23)与第一横向槽(22)铰接处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扭簧;车体(1)内开设竖向槽(39),竖向槽(39)位于顶盖(8)与车体(1)铰接处,竖向槽(39)左侧开口,竖向槽(39)内设有L型板(40),L型板(40)上部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推杆(42),推杆(42)上端穿过竖向槽(39)位于车体(1)外部,推杆(42)与车体(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43)连接,第一弹簧(43)始终给推杆(42)一个向上的推力,顶盖(8)右侧底部设有竖向板(24),竖向板(24)位于竖向槽(39)内,竖向板(24)与顶板(8)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铰接轴上套装扭簧(41),扭簧(41)一端抵在竖向板(24)上,扭簧(41)另一端抵在竖向槽(39)内壁上,右侧的支撑架(6)上开设第三纵向槽(25),第三纵向槽(25)位于支撑架(6)上端,第三纵向槽(25)右侧开口,竖向板(24)左侧安装凸沿(26),凸沿(26)能够配合插入第三纵向槽(25)内,L型板(40)下部安装两根限位杆(44),凸沿(26)能够位于限位杆(44)右侧,限位杆(44)位于L型板(40)的前后两端,限位杆(44)内部开设矩形槽(45),矩形槽(45)上部开口,矩形槽(45)内部设有竖向柱(46),竖向柱(46)上端位于矩形槽(45)外部,竖向柱(46)下端与矩形槽(45)内侧底部之间通过第三弹簧(48)连接,第三弹簧(48)始终给竖向柱(46)一个向上的弹力,无人机平台(4)上部、连接板(7)上部、竖向板(24)上部与顶盖(8)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轨道(27),无人机平台(4)上部设有电磁铁(28),无人机平台(4)内部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立柱(29),立柱(29)外部套装第二弹簧(47),车体(1)内部设有工作台(30),工作台(30)位于车体(1)右端,工作台(30)上部设有电脑显示屏(31),电脑显示屏(31)下部设有图像接收装置(32)、操控键盘(33),图像接收装置(32)、操控键盘(33)位于电脑显示屏(31)下部,图像接收装置(32)位于操控键盘(33)左侧。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