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岩溶地下河流域惰性有机碳培养与检测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下河流域惰性有机碳培养与检测方法,其以岩溶地下河流域水体惰性有机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模拟实验,测试水体RDOC的浓度及所占比例,真实有效的还原自然状态下野外数据,并与碳酸盐岩风化所产生的环境数据相结合。主要解决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流域内是否存在惰性溶解有机碳,以及岩溶地质作用过程中DIC转变为DOC之后能否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储存形成净碳汇的科学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西;45 |
申请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发明人: |
李强;宋昂;何若雪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10897768.7 |
公开号: |
CN107748237A |
代理机构: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周玉婷 |
分类号: |
G01N33/18(2006.01)I;G;G01;G01N;G01N33;G01N33/18 |
申请人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路50号 |
主权项: |
一种岩溶地下河流域惰性有机碳培养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准备如下器具:金属镊子、金属剪钳、棕色玻璃瓶若干、螺旋蓝盖玻璃瓶若干、砂芯过滤装置若干、硅珠若干、量筒若干、锡箔纸若干、虑孔分别为3μm、0.45μm和0.22μm的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若干、聚四氟乙烯样品瓶若干和记号笔;步骤S2,对金属镊子、金属剪钳、棕色玻璃瓶、螺旋蓝盖玻璃瓶、砂芯过滤装置、硅珠和量筒进行清洗;步骤S3,对棕色玻璃瓶、螺旋蓝盖玻璃瓶、砂芯过滤装置、硅珠和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进行灭菌处理,备用;步骤S4,研究区内选择地下河出口处作为地下河水样取样点,将0.45μm的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装配于砂芯过滤装置上,在真空抽滤泵的作用下通过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过滤水样到砂芯过滤装置内,通过量筒量取250ml过滤液倒入螺旋蓝盖玻璃瓶中,拧紧盖子后并用锡箔纸包裹螺旋蓝盖玻璃瓶的瓶身,再记录样品号,并在同一取样点获取500ml水样,装于聚四氟乙烯样品瓶中;研究区内其余取样点均遵循上述取样工作,直至野外取样完成,共取得T个样品;步骤S5,将各个取样点所取的水样混合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均匀,再通过装配有3μm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的抽滤装置预过滤混合水样,去除混合水样中的大颗粒杂质及大粒径浮游生物,得到一次过滤混合水样;再通过装配有0.22μm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的抽滤装置过滤一次过滤水样,得到二次过滤混合水样,用金属镊子夹取该0.22μm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再用剪钳将其剪碎,放置于棕色玻璃瓶中,同时将硅珠倒入棕色玻璃瓶中覆盖于碎膜上,并将T×5ml的二次过滤水样加入到棕色玻璃瓶中,将瓶盖封好并放入CHA‑S气浴恒温振荡器中震荡2小时;待震荡结束后,静置棕色玻璃瓶30分钟,取上层液体作为接种液保留;步骤S6,取一个的螺旋蓝盖玻璃瓶,向其内部加入250mL的经0.45μm聚醚砜亲水系微孔滤膜过滤的2mmol/L碳酸氢钙溶液。使用最大量程为1000μL的移液器加灭菌吸头,向该螺旋蓝盖玻璃瓶加入2.5ml接种液后用锡箔纸包裹遮光,作为下面每一次测试接种样品水体溶解有机碳浓度时的阴性对照值;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依次吸取2.5mL接种液并转移到盛有过滤液的各个螺旋蓝盖玻璃瓶中,将各个样品与接种液混合均匀后,再取螺旋蓝盖玻璃瓶中接种样品25ml,通过Multi N/C 3100分析仪测试其水体溶解有机碳初始浓度,后将螺旋蓝盖玻璃瓶加盖封闭并用锡箔纸包裹,放入19℃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步骤S7,培养过程中每隔15天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一次螺旋蓝盖玻璃瓶中接种样品的水体溶解有机碳浓度,测试完成后将螺旋蓝盖玻璃瓶中置于原处,使用相同条件继续培养,直至水体溶解有机碳浓度不在发生变化为止,而此水体溶解有机碳浓度最接近惰性溶解有机碳浓度,因此将不再变化的溶解有机碳浓度定义为水体惰性溶解有机碳浓度。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