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能效行车组织的信息处理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能效行车组织的信息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能效行车组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将时间上连续发车的三次列车作为一个基本行车组织单元;步骤S2:建立列车行为差分模型;步骤S3:基于建立的列车行为差分模型计算得到目标行为曲线;步骤S4:根据目标行为曲线和旅客在线路上各站的聚散规律,确定各单元内列车的间隔时间、基本行车组织单元的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在站停车时间;步骤S5:输出步骤S1确定的基本行车组织单元和步骤S4确定的各单元内列车的间隔时间、基本行车组织单元的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在站停车时间,辅助编制兼顾旅客运输需求、节能降耗和列车运行快捷性的列车运行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大幅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等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潘登;夏易君;赵立婷;陈泽君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810833980.1
公开号: CN109109913A
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代理人: 蔡彭君
分类号: B61L27/00(2006.01)I;B;B61;B61L;B61L27
申请人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能效行车组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时间上连续发车的三次列车作为一个基本行车组织单元,三次列车均从始发站出发,其中,一次列车仅停靠奇数站和终点站,一次列车仅停靠偶数站和终点站,另一次列车每站均停靠;步骤S2:建立列车行为差分模型;步骤S3:基于建立的列车行为差分模型计算得到目标行为曲线;步骤S4:根据目标行为曲线和旅客在线路上各站的聚散规律,确定各单元内列车的间隔时间、基本行车组织单元的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在站停车时间;步骤S5:输出步骤S1确定的基本行车组织单元和步骤S4确定的各单元内列车的间隔时间、基本行车组织单元的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在站停车时间,辅助编制兼顾旅客运输需求、节能降耗和列车运行快捷性的列车运行图。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