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胶束促进4‑二乙氨基水杨醛与肼之间的缩合反应,原位生成的具有分子内氢键的荧光物质作为肼的指示剂,提出了一种肼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构建了零背景的检测模式,并避免了实验期间繁琐的有机合成和有机溶剂的使用。此外,在实际水样、血清样本,活细胞甚至小鼠成像在内的广泛研究表明,探针4‑二乙氨基水杨醛(DEASA)和原位传感方案在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成像方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发明人: |
张鹏;郭心洁;公艳;张倩;丁彩凤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1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2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06958.3 |
公开号: |
CN110261353A |
代理机构: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鹏 |
分类号: |
G01N21/64(2006.01);G;G01;G01N;G01N21 |
申请人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
主权项: |
1.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胶束促进4-二乙氨基水杨醛与分析物肼之间的缩合反应,原位生成的具有分子内氢键的新生色团作为肼检测的指示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色团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PBS缓冲液为反应介质,加入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2)在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分析物肼,DEASA与肼发生缩合反应,最终生成本发明公开的新生色团—发光物质HDB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物肼和4-二乙氨基水杨醛的摩尔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的浓度控制在0.1~5×10-3mol·L-1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在溶剂体系中肼的选择性识别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检测方法在以肼为标志物的检测及成像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体系中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的浓度为1×10-3mol·L-1。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