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项: |
1.本专利涉及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具体零部件尺寸及安装如下: a.探针制备方法,针对超敏钨丝电极(0.1-0.5mm直径),利用恒电位仪(10-12V,电流密度0.1-0.3A)在氢氧化钾溶液(0.1-0.3M)刻蚀5-20s,利用可移动摄像头观察液面处钨丝电极的缩颈过程,直至没有气泡,结束刻蚀,针尖制备完成。针尖尖端直径在1-5微米,缩颈长度在300-500微米 b.针尖封口的方法是,利用恒电位仪(2-4V,6-9A)将电阻丝上的沥青融化,而组装好的笔管式探针针尖朝上,由XYZ水平仪控制探针自下往上移动,穿过融化的沥青,实现封装保存。此外,利用光学显微镜测试针尖完全被沥青包裹,如果没有完全包裹,需重复封装。 c.探针针尖开口的方法是利用恒电位仪(2-4V,10-11.0A)将电阻丝烧红,而组装好的笔管式探针针尖朝上,由XYZ水平仪控制探针自下往上移动,靠近烧红的电阻丝,发现针尖出现烧焦的烟气或闻到烧焦的气味,即针尖开口成功,移走针尖和关闭恒电位仪。 d.笔管前端(1)具体尺寸:笔管前端壳体厚度为1.1mm,其内壁加工有M5规格的内螺纹可与笔管后端(2)的M5外螺纹连接。 e.笔管后端(2)具体尺寸:笔管后端壳体厚度为0.8mm,壳体外壁加工有M5外螺纹,可与笔管前端(1)的M5内螺纹配合。 f.笔帽部分具体尺寸:壳体厚度为0.8mm。作用是在不使用电极时保护电极尖端不受到撞击而产生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笔管式可携带针尖的制备采用钨丝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刻蚀的方法,主要配合光学摄像头捕捉碱性溶液液面处钨丝电极的缩颈过程,通过观察界面处气泡产生速度和大小,判断缩颈的进展,即气泡减少,速度降低,意味着刻蚀即将结束。在结束的时刻需要快速抽离界面,关闭恒电位仪,防止针尖的损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尖的封口方式是利用恒电位仪(2-4V,6-9A)将电阻丝上的沥青融化,而组装好的笔管式探针针尖朝上,由XYZ水平仪控制探针自下往上移动,穿过融化的沥青,实现封装保存。此外,利用光学显微镜测试针尖完全被沥青包裹,如果没有完全包裹,需重复封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探针针尖开口的方法是利用恒电位仪(2-4V,10-11.0A)将电阻丝烧红,而组装好的笔管式探针针尖朝上,由XYZ水平仪控制探针自下往上移动,靠近烧红的电阻丝,发现针尖出现烧焦的烟气或闻到烧焦的气味,即针尖开口成功,移走针尖和关闭恒电位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3D打印实现装置的配合组装(笔管前端、笔管后端和笔帽三部分),将封口好的探针保存和运输,实现可携带、经济便利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