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的试验统计分析及改进
论文题名: 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的试验统计分析及改进
关键词: 抗震设计;Park-Ang模型;桥墩
摘要: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指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再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水准,使设计的结构在使用期间和未来地震中具各满足不同性能目标要求的预期功能。性能目标的量化是性能抗震设计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损伤评价模型。其中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近似考虑了地震的首次超越破坏与累积损伤破坏两方面因素,且具有很好的试验基础。近来王东升等通过引入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和能量等效系数计算,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 本文利用PEER柱性能数据库中Lehman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结果,并辅助USC RC程序计算单调荷载下试件的极限位移,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研究了Park及其改进模型组合参数B的影响因素,发现其统计离散性都比较大。改进Park模型由于采用固定的临界位移延性系数表述不同位移幅值的滞回耗能对损伤的贡献大小,对高墩(λ>8)不很合理。在桥墩简化塑性铰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临界曲率延性系数来计算桥墩的临界位移延性系数,提出了改进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形式,对不同高度桥墩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最后计算分析了桥墩试件保护层初始剥落、保护层完全剥落、混凝土压碎和箍筋及纵筋拉断等不同破坏状态与不同模型损伤指数的对应关系及统计离散性。总体上看,Park-Ang模型离散性较低,且在试件中等破坏之前损伤估计值较为理想;改进模型对中等破坏以后阶段,特别是加载周期内连续出现混凝土压碎、箍筋及纵筋拉断等严重破坏状态时,损伤指数表现出与物理破坏一致的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 王宏业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王东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