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组合港发展战略及其在江苏沿江港口应用研究
论文题名: 组合港发展战略及其在江苏沿江港口应用研究
关键词: 组合港;发展战略;物流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系统动力学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全球供应链节点的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现代港口已经突破了传统港口的中转运输功能,港口的功能进一步拓展。 港口的发展具有规模经济性,港口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建立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组合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本文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剖析组合港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组合港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江苏沿江组合港的战略目标及功能定位,并对苏州组合港作了实证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首先,提出了组合港的概念、内涵。基于海港区位论、港口运输体系演化、港口市场化竞争,深入剖析了组合港的形成机理及内外部驱动因素,探讨组合港构建要素、功能及构建模式。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等,研究组合港的演化机制。 第二,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仿真方法,分析组合港发展的因果关系,运输需求、能力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反馈关系等,建立组合港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第三,基于港口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分析江苏沿江港口组合发展战略的内外部环境。综合评价实施组合港发展战略的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现状、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现状、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第四,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江苏沿江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的总体竞争力分层次格局,构建江苏沿江组合港的发展模式。实施常熟港、张家港、太仓港三港合一的苏州“一体化”组合港,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的宁镇扬松散型的组合港;无锡港、常州港、泰州港协作发展的锡常泰组合港;南通江海联运组合港。 第五,从技术、管理、文化、政策四个方面论述了江苏沿江组合港发展战略的支持系统。最后实证分析苏州组合港,构建苏州组合港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促进苏州组合港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作者: 席燕
专业: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导师: 张玮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海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