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电梯轿厢立柱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梯轿厢立柱,包括:主折弯件,整体上呈竖直延伸的柱状,具有由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构成的框型结构;和一对加强折弯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折弯件中,沿竖直方向从所述主折弯件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并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的内壁上。在本发明中,电梯轿厢立柱的主折弯件采用空心柱状结构,并在主折弯件的内部固定有加强折弯件,从而既可以减轻重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还能够保证电梯轿厢立柱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解传浩;周双林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0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857857.8 |
公开号: |
CN110451388A |
代理机构: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岗 |
分类号: |
B66B11/02(2006.01);B;B66;B66B;B66B11 |
申请人地址: |
200072上海市嘉定区兴顺路555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折弯件(100),整体上呈竖直延伸的柱状,具有由左侧壁(110)、右侧壁(120)、前侧壁(130)和后侧壁(140)构成的框型结构;和 一对加强折弯件(210、220),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折弯件(100)中,沿竖直方向从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并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加强折弯件(210、220)包括: 左侧加强折弯件(210),截面呈L形,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左侧壁(110)和后侧壁(140)的内壁上;和 右侧加强折弯件(220),截面呈L形,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右侧壁(120)和后侧壁(140)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组件(310、310’、320、320’、330、330’)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包括左侧加强壁板(211)和与所述左侧加强壁板(211)垂直的后侧加强壁板(212); 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包括右侧加强壁板(221)和与所述右侧加强壁板(221)垂直的后侧加强壁板(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与所述主折弯件(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材料(411、412);并且 在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与所述主折弯件(10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材料(421、4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缓冲材料(411、412)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左侧加强壁板(211)与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左侧壁(110)之间的左侧弹性缓冲材料(411)和设置在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后侧加强壁板(212)与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后侧壁(140)之间的后侧弹性缓冲材料(412); 所述第二弹性缓冲材料(421、422)包括设置在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右侧加强壁板(221)与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右侧壁(120)之间的右侧弹性缓冲材料(421)和设置在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后侧加强壁板(222)与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后侧壁(140)之间的后侧弹性缓冲材料(4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左侧加强壁板(211)通过所述螺栓连接组件(310、310’、320、320’、330、330’)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左侧壁(110)上; 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右侧加强壁板(221)通过所述螺栓连接组件(310、310’、320、320’、330、330’)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右侧壁(1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后侧加强壁板(212)没有通过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后侧壁(140)上; 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后侧加强壁板(222)没有通过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后侧壁(1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折弯件(100)的后侧壁(140)上形成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开口(141),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位于所述开口(141)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连接组件(310、310’、320、320’、330、330’)包括: 左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用于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上端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上端; 右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用于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上端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上端; 左侧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用于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下端; 右侧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用于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下端; 左侧中部螺栓连接组件(330),用于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中间部位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中间部位;和 右侧中部螺栓连接组件(330’),用于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中间部位连接到所述主折弯件(100)的中间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还用于将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上端连接至电梯轿厢的轿架上梁的一侧; 所述右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还用于将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上端连接至电梯轿厢的轿架上梁的另一侧; 所述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还用于将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下端连接至电梯轿厢的轿架下梁的一侧; 所述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还用于将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下端连接至电梯轿厢的轿架下梁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包括第一螺栓(311),与所述第一螺栓(311)对应的第一螺母(312),和用于推压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第一压板(313); 所述第一螺栓(311)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第一压板(313),并与所述第一螺母(312)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母(312)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上端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侧上部螺栓连接组件(310’)包括第二螺栓(311’),与所述第二螺栓(311’)对应的第二螺母(312’),和用于推压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第二压板(313’); 所述第二螺栓(311’)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和所述第二压板(313’),并与所述第二螺母(312’)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螺母(312’)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上端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包括第三螺栓(321),与所述第三螺栓(321)对应的第三螺母(322),和用于推压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第三压板(323); 所述第三螺栓(321)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第三压板(323),并与所述第三螺母(322)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三螺母(322)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下端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侧下部螺栓连接组件(320’)包括第四螺栓(321’),与所述第四螺栓(321’)对应的第四螺母(322’),和用于推压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第四压板(323’); 所述第四螺栓(321’)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和所述第四压板(323’),并与所述第四螺母(322’)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四螺母(322’)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下端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中部螺栓连接组件(330)包括第五螺栓和与所述第五螺栓对应的第五螺母,所述第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并与所述第五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五螺母将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中间部位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所述右侧中部螺栓连接组件(330’)包括第六螺栓和与所述第六螺栓对应的第六螺母,所述第六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和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并与所述第六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旋转所述第六螺母将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中间部位固定到所述主折弯件(10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立柱还包括: 左侧上部定位销(510),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第一压板(313),用于定位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上端; 右侧上部定位销(510’),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和所述第二压板(313’),用于定位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上端; 左侧下部定位销(520),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和所述第三压板(323),用于定位所述左侧加强折弯件(210)的下端;和 右侧下部定位销(520’),依次穿过所述主折弯件(100)、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和所述第四压板(323’),用于定位所述右侧加强折弯件(220)的下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折弯件(100)为由单张料板折弯而成的单个一体化部件,每个所述加强折弯件(210、220)为由单张料板折弯而成的单个一体化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立柱,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电梯轿厢立柱在结构上左右对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