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属于装配式桥梁建造技术领域。桥墩墩柱底部延伸到基底土层,桥墩墩柱顶部与承接梁连接;承接梁纵向方向上布置两个预应力箱梁,承接梁上端部与预应力箱梁通之间接触处布置减震支座;两个预应力箱梁之间安装波状形钢支撑结构,预应力箱梁及波状形钢支撑结构上侧铺盖预制桥面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好,适用于大跨度桥梁使用,安装快速简便,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箱梁与承接梁连接处布置减震支座及桥腹内布置波状形钢支撑结构,提高了桥体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部分构件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利于节材降低造价,可拆卸、可更换、可重复利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辽宁;21 |
申请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发明人: |
张延年;朱鑫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851831.2 |
公开号: |
CN110468678A |
代理机构: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晓旭 |
分类号: |
E01D1/00(2006.01);E;E01;E01D;E01D1 |
申请人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中路25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墩柱(1)、承接梁(2)、预应力箱梁(3)、减震支座(4);所述桥墩墩柱(1)底部延伸到基底土层并固定在土层内部,桥墩墩柱(1)顶部与承接梁(2)连接;承接梁(2)的两端上部布置减震支座(4),减震支座(4)上布置预应力箱梁(3);两个预应力箱梁(3)之间安装波状形钢支撑结构;波状形钢支撑结构下端部与承接梁(2)连接,预应力箱梁(3)和波状形钢支撑结构的上端部均与预制桥面板(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状形钢支撑结构包括波状形钢板(5)、钢制垫板(6)、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所述波状形钢板(5)的水平端(5-1)、波谷(5-2)、波峰(5-3)处均安放钢制垫板(6);波状形钢板(5)的水平端(5-1)下部布置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波状形钢板(5)的波峰(5-3)下部布置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在水平端(5-1)处,通过连接螺栓(10)将波状形钢板(5)、钢制垫板(6)、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连接,在波谷(5-2)处,通过连接螺栓(10)将波状形钢板(5)、钢制垫板(6)连接,在波峰(5-3)处,通过连接螺栓(10)将波状形钢板(5)、钢制垫板(6)、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连接;所述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和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在承接梁(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墩柱(1)与承接梁(2)现场浇筑而成;桥墩墩柱(1)等距布置;桥墩墩柱(1)内部布置的墩柱竖向配筋(1-1)延伸到承接梁(2)内部并与承接梁(2)内部布置的承接梁横向配筋(2-1)固定在一起;桥墩墩柱(1)内部围绕墩柱竖向配筋(1-1)布置墩柱环向箍筋(1-2);承接梁(2)内部布置横纵分布的承接梁横向配筋(2-1)和承接梁竖向配筋(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状形钢板(5)由水平端(5-1)、波谷(5-2)、波峰(5-3)组成;所述水平端(5-1)布置在波状形钢板(5)的左右两端;左右两个水平端(5-1)之间布置两个波谷(5-2)和一个波峰(5-3);波峰(5-3)布置在两个波谷(5-2)中间;水平端(5-1)、波谷(5-2)、波峰(5-3)上均设有预制连接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垫板(6)为矩形钢板,钢制垫板(6)上预制有连接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由下底板一(7-1)、边部柱波形腹板(7-2)、上顶板(7-3)组成;所述下底板一(7-1)布置在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的下端部,上顶板(7-3)布置在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的上端部,下底板一(7-1)与上顶板(7-3)之间布置边部柱波形腹板(7-2);上顶板(7-3)的宽度与边部柱波形腹板(7-2)相匹配;上顶板(7-3)上设有与水平端(5-1)上的预制连接孔(12)位置相对应的预制连接孔(12),下底板一(7-1)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螺栓(9)的固定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由下底板二(8-1)、中部柱波形腹板(8-2)、弧形顶板(8-3)组成;所述下底板二(8-1)布置在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的下端部,弧形顶板(8-3)布置在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的上端部,下底板二(8-1)与弧形顶板(8-3)之间布置中部柱波形腹板(8-2);弧形顶板(8-3)设计成与波峰(5-3)内壁相匹配的圆弧形状,紧贴波峰(5-3)内壁布置;弧形顶板(8-3)上设有与波峰(5-3)上的预制连接孔(12)位置相对应的预制连接孔(12),下底板二(8-1)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螺栓(9)的固定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端(5-1)处:紧贴波状形钢板(5)的水平端(5-1)下端部布置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下底板一(7-1)与承接梁(2)连接,上顶板(7-3)与波状形钢板(5)的水平端(5-1)下端部接触;波谷(5-2)处:沿着波状形钢板(5)的波谷(5-2)切线方向等距布置的钢制垫板(6)与波状形钢板(5)的波谷(5-2)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波峰(5-3)处:紧贴波状形钢板(5)的波峰(5-3)下端部布置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下底板二(8-1)与承接梁(2)连接;弧形顶板(8-3)与波峰(5-3)内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预应力箱梁(3)之间宽度为波状形钢板(5)宽度的倍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形钢混组合桥梁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现场施工浇筑桥墩墩柱(1)及承接梁(2)结构; (b)承接梁(2)的两端上部布置减震支座(4),并在减震支座(4)的上部布置预应力箱梁(3); (c)现场组装波状形钢板(5)与钢制垫板(6),并在承接梁(2)上固定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与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 (d)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波状形钢板(5)、钢制垫板(6)、边部波状形钢支柱(7)、中部波状形钢支柱(8)组成波状形钢支撑结构; (e)预应力箱梁(3)、波状形钢支撑结构上端部安装预制桥面板(11)。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