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及布置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及布置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通过设置用于预制沉管的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上设置有反力槽和第一基础,反力槽用于设置连接外侧模板下部的反力件,通过预留反力槽,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连接外侧模板下部的反力件,使反力槽能够对浇筑时外侧模板下部受到的侧向作用力进行支撑,第一基础用于设置连接外侧模板中部的连接件,通过设置第一基础,在使用时通过连接设置在外侧模板中部的连接件,使第一基础能够对浇筑时外侧模板中部受到侧向作用力进行支撑,这种结构解决了现有坞底结构无法满足设置有模板支撑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基础和反力槽为外侧模板中部和下部提供侧向支撑力。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成;侯玮玮;林晓越;罗伟财;欧伟山;张涛;刘荣岗;方钊佳;曾军飞;旷明智;尤亚正;魏立新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745791.3
公开号: CN110450279A
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曹华
分类号: B28B23/02(2006.01);B;B28;B28B;B28B23
申请人地址: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沥滘路368号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预制沉管的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所述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上设置有反力槽(301)和第一基础(401),所述反力槽(301)用于设置连接外侧模板下部(201)的反力件(202),所述第一基础(401)用于设置连接外侧模板中部(203)的连接件(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槽(301)中还设置有用于加强侧向支撑力的第一钢筋混凝土(302),所述反力件(202)通过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302)设置在所述反力槽(3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401)还用于设置门式起重机或桥式起重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401)上设置有钢轨(402),所述钢轨(402)用于连接门式起重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还包括抗浮槽(501),所述抗浮槽(501)用于设置抗浮机构(5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机构(502)包括抗浮锚杆(5021)和连接在所述抗浮锚杆(5021)上的抗浮螺栓(502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从下到上包括第一倒滤层(101)、混凝土层(102)和素混凝土层(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还设置有盲沟管(701)和集水井(702),所述盲沟管(701)的管身设置在第一倒滤层(101),多个所述集水井(702)之间通过排水沟(703)相连,所述盲沟管(701)的输出口与所述集水井(702)或排水沟(703)相通。 9.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坞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干坞系统,步骤如下: S100、分层铺设好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和干坞坞底道路(6),在沉管预制场底板结构(1)中的第一倒滤层(101)中设置用于渗水的盲沟管(701); S200、设置反力槽(301)以及在反力槽(301)中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302),设置第一基础(401),预埋抗浮锚杆(5021); S300、从下到上设置第二倒滤层(601)和第二钢筋混凝土(602)成干坞坞底道路(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全断面预制混凝土的坞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之前还包括: S000、干坞边坡护墩(8)施工、以及排水沟(703)和集水井(702)施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