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汽车座椅调节器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调节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肩部调节器存在电机噪声和振动以及使车辆重量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包括设置于座椅底部的调节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部驱动单元,所述操作杆使所述肩部驱动单元动作,从而驱动所述座椅靠背的活动肩部向着或远离操作者的方向移动。由于不使用电机而是通过操作杆对肩部驱动单元进行调节,因此在调节角度时不会产生由电机引起的噪音和振动;并且,由于不使用电机,因此取消了与电机配套使用的机构,从而减轻了座椅和车辆的重量,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西;36 |
申请人: |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发明人: |
李志涛;吴连连;艾苏城;刘鹏;黄军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407950.4 |
公开号: |
CN209634328U |
代理机构: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单虎 |
分类号: |
B60N2/22(2006.01);B;B60;B60N;B60N2 |
申请人地址: |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开发区西湖东路10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座椅底部的调节单元(1)和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部驱动单元(2),所述调节单元(1)和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分别与连接杆(3)相连, 所述调节单元(1)包括操作杆(11),所述操作杆(11)设置在座椅的外侧,所述操作杆(11)使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动作,从而驱动所述座椅靠背的活动肩部向着或远离操作者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1)的上表面具有向着座椅底部凹陷的凹陷部(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杆(11)相连的旋转支架(12),所述旋转支架(12)的上端通过第三弹簧(13)与第二线缆支架(14)相连,所述第二线缆支架(14)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所述第三弹簧(13)使所述旋转支架(12)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包括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的第一齿轮(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21)上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端与座椅靠背的固定部相连,另一端与座椅靠背的活动肩部相连,所述第一弹簧(22)使得所述第一齿轮(2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211)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固定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212)与所述座椅靠背的活动肩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销(211)和所述第二销(2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还包括第二齿轮(2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23)上的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齿轮(2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所述第二弹簧(24)使所述第二齿轮(23)朝向所述第一齿轮(21)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齿轮(21)和所述第二齿轮(23)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还包括第一线缆支架(25),所述第一线缆支架(2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23)的下端和所述连接杆(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驱动单元(2)还包括位置保持部(26),所述位置保持部(26)包括旋转连接的第一连杆支架(261)和第二连杆支架(262),所述第一连杆支架(2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21)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支架(262)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固定部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支架(261)、所述第二连杆支架(262)、所述第一齿轮(21)和所述座椅靠背的固定部构造为四连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支架(26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连杆支架(262)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止动部,所述第一连杆支架(26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连杆支架(26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止动部。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