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打桩钢管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打桩钢管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打桩钢管,属于工业用钢管领域,针对现有涂层钢管作为打桩钢管使用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打桩钢管,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浪溅区钢管段、海水区钢管段和泥下区钢管段,浪溅区钢管段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钢管本体,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和发泡橡胶层,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为350‑500μm,发泡橡胶层为1650‑2650μm。打桩钢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钢管本体表面处理;步骤2,制备基底环氧树脂涂层;步骤3,制备发泡橡胶层;步骤4,制备强化环氧树脂涂层;步骤3和步骤4的顺序可调换。制备出的打桩钢管弹性好,抗冲击强度高,满足使用要求;采用的打桩钢管的制备方法有利于实现连续作业。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科鑫重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旭锋;任立纯;潘兆良;张明;瞿炜;吴欣航;朴泷;潘军南;王文学;张兴致;魏军;桑巍;吴松贵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4-2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550963.3
公开号: CN109667263A
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戴晓翔
分类号: E02D5/04(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31605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工业园区北港路31号
主权项: 1.一种打桩钢管,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浪溅区钢管段、海水区钢管段和泥下区钢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溅区钢管段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钢管本体,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和发泡橡胶层,所述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为350-500μm,发泡橡胶层为1650-26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溅区钢管段的长度至少为1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与发泡橡胶层之间还设有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层的厚度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与发泡橡胶层的总厚度为2000-3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区钢管段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钢管本体、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和强化环氧树脂涂层,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为350-500μm,强化环氧树脂涂层为350-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泥下区钢管段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钢管本体、基底环氧树脂涂层,所述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为350-5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桩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泥下区钢管段还包括设置在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外侧的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为50-100μm,环氧树脂包覆二氧化硅颗粒形成所述磨砂层。 8.一种打桩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钢管本体表面处理:采用喷丸处理对钢管本体的表面进行除锈,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钢管本体表面平整度达到40-100μm; 步骤2,制备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在220-230℃下,向钢管本体表面喷涂熔融的环氧树脂粉末形成厚度为350-500μm的基底环氧树脂涂层; 步骤3,制备发泡橡胶层:在160-220℃下,在浪溅区的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外喷涂熔融的发泡橡胶颗粒,使得发泡橡胶颗粒发泡并粘着在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上,形成厚度为1650-2650μm的发泡橡胶层; 步骤4,制备强化环氧树脂涂层:在220-230℃下,在海水区的基底环氧树脂涂层上喷涂环氧树脂粉末,形成厚度为350-500μm的强化环氧树脂涂层; 其中,步骤3和步骤4的顺序可调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桩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喷涂发泡橡胶颗粒前,在浪溅区的基底环氧树脂涂层外部覆盖厚度为50-100μm的纤维布形成纤维布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打桩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制备磨砂层:在200-230℃下,在泥下区的基地环氧树脂涂层外喷涂环氧树脂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50-100μm,冷却后形成环氧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的磨砂层,其中,步骤5可与步骤3或步骤4调换顺序。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