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
摘要: 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定安装平板,上方的平板的顶面和下方的平板的底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条形槽,条形槽内分别设有螺杆,条形槽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螺杆的两端,每个条形槽的前后两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滑槽,每个条形槽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凹面相对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外侧均开设通透的螺孔,每个条形槽内螺孔的中心线共线,螺杆分别从对应的螺孔内穿过且与之螺纹配合,弧形板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块。减震杆通过自身缓冲桥梁传下来的竖向力,如超过减震杆的缓冲极限,减震杆通过弧形板、螺杆将力导向平板,使残余力更加均匀的导向主体,进一步降低主体的损坏概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西;36
申请人: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郭生南;郭阳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0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510941.4
公开号: CN109722986A
代理机构: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如意
分类号: E01D19/04(2006.01);E;E01;E01D;E01D19
申请人地址: 332007 江西省九江市十里大道1188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主权项: 1.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定安装平板(2),上方的平板(2)的顶面和下方的平板(2)的底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条形槽(3),条形槽(3)内分别设有螺杆(4),条形槽(3)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螺杆(4)的两端,每个条形槽(3)的前后两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滑槽(5),每个条形槽(3)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凹面相对的弧形板(6),弧形板(6)的外侧均开设通透的螺孔(7),每个条形槽(3)内螺孔(7)的中心线共线,螺杆(4)分别从对应的螺孔(7)内穿过且与之螺纹配合,弧形板(6)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块(8),滑块(8)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5)内且能沿之滑动,螺杆(4)的外周一侧分别固定安装小齿轮(9),小齿轮(9)分别与对应的螺杆(4)的中心线共线,上方的平板(2)的顶面和下方的平板(2)的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大齿轮(10),大齿轮(10)与小齿轮(9)一一对应,大齿轮(10)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小齿轮(9)啮合,上方的平板(2)的顶面和下方的平板(2)的底面分别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数个螺管(11)的一端,螺杆(11)的内壁和外周均设有螺纹,螺管(11)的两侧分别开设限位槽(27),每个螺管(11)的外周螺纹安装两个螺环(12),每个螺管(11)的外周套装滑套(13),滑套(13)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螺环(12)之间,滑套(1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限位块(14),限位块(14)分别位于对应的限位槽(27)内且能沿之滑动,每个螺管(11)上的两个螺环(12)之间通过数个C型杆(15)固定连接,滑套(13)的外周分别铰接连接压杆(16)的一端,压杆(16)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大齿轮(10)啮合,压杆(16)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的一端,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滑套(13)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弧形板(6)之间设有减震杆(18),减震杆(18)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6)的凹面紧密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杆(18)分为内杆(181)和外杆(182),内杆(181)分别位于对应的弧形板(6)内,每个内杆(181)和对应的外杆(182)之间固定安装胶垫(19),内杆(181)、胶垫(19)、外杆(182)的中心线共线,内杆(181)的外端分别开设数个盲孔(20),外杆(18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数个导向杆(21)的一端,导向杆(21)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盲孔(20)内且能沿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孔(20)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2)的一端,第二弹簧(2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导向杆(21)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板(6)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卡条(23),减震杆(18)的外周分别开设数个卡槽(24),卡条(23)分别位于对应的卡槽(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齿轮(10)的外周分别设有罩体(25),罩体(25)均与对应的平板(2)固定连接,且罩体(25)的其中一面均开口,罩体(25)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3)内部相通,螺管(11)的铰接座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罩体(25)的外周,每个罩体(25)开口面的相对面开设条形透槽(28),压杆(16)分别从对应的条形透槽(28)内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16)的另一端均为楔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旋转摩擦件,所述中间旋转摩擦件用以由所述上支座的水平位移带动其水平转动的同时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直接或间接摩擦;所述中间旋转摩擦件为单层或由至少两层上下叠加组成,各层之间同轴自转,且相邻两层间至少一层对应设有一导向驱动机构,所述导向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支座固定驱动对应各层中间旋转摩擦件水平转动;所述导向驱动机构为固定于所述上支座与所述中间旋转摩擦件齿轮结构啮合的一列销柱,或者所述导向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销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摩擦阻尼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板(6)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隔板(26)的外周,隔板(26)均为弧形结构,隔板(26)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6)的内侧平齐,且隔板(26)的顶面平行于弧形板(6)的顶面。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