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 |
摘要: |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先根据预设的阀值在在岩体中开设若干个探测孔;然后在每个探测孔内布置带北斗模块的声发射传感器,并实现北斗模块与数据采集终端的通讯连接;最后基于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岩土工程岩裂隙所在位置的确定,并基于所述数据进行岩土工程岩裂隙动态曲线的绘制,岩土工程岩裂隙仿真模型的构建,实现岩土工程岩裂隙情况的分析预测;本发明在实现检测结果可视化的同时,提高了预测分析的精确度,且所得的治理措施均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从而可以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陕西;61 |
申请人: |
西京学院 |
发明人: |
刘明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1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68557.1 |
公开号: |
CN109738523A |
代理机构: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分类号: |
G01N29/04(2006.01);G;G01;G01N;G01N29 |
申请人地址: |
710123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预设的阀值在在岩体中开设若干个探测孔; S2、在每个探测孔内布置带北斗模块的声发射传感器,并实现北斗模块与数据采集终端的通讯连接; S3、基于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岩土工程岩裂隙所在位置的确定,并基于所述数据进行岩土工程岩裂隙动态曲线的绘制,岩土工程岩裂隙仿真模型的构建,实现岩土工程岩裂隙情况的分析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模块与声发射传感器复合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采用安装件完成带北斗模块的声发射传感器的安装,安装件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安装套(1),圆柱形安装套(1)内安装有环形橡胶圈(2),圆柱形安装套(1)内底面上安装有弹簧(6),在圆柱形安装套(1)前侧壁、后侧壁和下底面开设有伸缩杆连接孔(5),每个伸缩杆连接孔(5)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伸缩杆(4),每个伸缩杆(4)的另一端固接有一负压吸盘(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由若干两头分别带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套管螺纹套接而成,根据需要进行其长短的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工程岩裂隙仿真模型通过FLAC 3D构建,从而实现岩土工程围岩裂隙的可视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岩土工程岩裂隙仿真模型上均布置有: 虚拟做动器,用于与FLAC 3D中的各元素建立关系后,在指定的范围内对参数进行变动,从而驱动各种仿真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求解; 虚拟传感器,为在所建立的仿真模型中插入能达到直接获取相应的结果或信息目标的逻辑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工程岩裂隙动态曲线包括时态曲线和空间效应曲线,时态曲线显示了各监测点的原始数据或变形移动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空间效应曲线显示了同一时间不同测点的监测结果随声发射传感器所在位置的信息的变化规律。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