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涂敷于混凝土缝体上沿及侧面的底涂层,位于混凝土缝体侧面的底涂层表面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之间填充有弹性体。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混凝土缝体的含水率≤35%;2)、将混凝土缝体上沿及侧面打磨至平整、清洁;3)、将底涂层均匀的涂刷在混凝土缝体上沿及侧面;4)、将缓冲层以刮涂的方式涂覆于侧面底涂层上;5)、在缓冲层间浇注弹性体。本发明既能有效的解决底涂和弹性体的脱落问题,且能使混凝土缝体填缝结构粘接强度≥2.5MPa,且断裂发生在弹性体内部,保护混凝土‑底涂、底涂‑缓冲层、缓冲层‑弹性体各个界面粘接面完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胡迎兰;王磊;李鹤;修福晓;王耀西;余郁;韩玲;李晓静;代洪银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633446.2 |
公开号: |
CN109763422A |
代理机构: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分类号: |
E01D19/06(2006.01);E;E01;E01D;E01D19 |
申请人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路5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敷于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的底涂层(2),位于混凝土缝体(1)侧面的底涂层(2)表面设有缓冲层(3),缓冲层(3)之间填充有弹性体(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缓冲层(3)的厚度≤2mm,缓冲层(3)与底涂层(2)粘接强度≥2.5MPa,与弹性体粘接强度≥2.5MPa ,100%拉伸弹性模量2.5-5.5MPa,硬度45-83A 。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3)的100%拉伸弹性模量在3-4.5MPa之间,硬度在55-80A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混凝土缝体(1)的含水率≤35%; 2)、将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打磨至平整、清洁; 3)、将底涂层(2)均匀的涂刷在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 4)、待底涂层(2)干燥至表面不粘手后,将缓冲层(3)以刮涂的方式涂覆于侧面底涂层(2)上; 5)、待缓冲层(3)干燥至表面不粘手后,在缓冲层(3)间浇注弹性体(4)。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3)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份与乙组份按照质量比1:1.5-1:2.5的比例混合; 所述甲组份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2官能度聚醚20-90份、3官能度聚醚5-20 份、增塑剂10-40份、环烷油1-10份、异氰酸酯10-20份; 所述乙组份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2官能度聚醚5-15份、胺类固体扩链剂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2-10份、胺类液体扩链剂4,4'-二氨基-3,3'-二乙基-二苯甲烷(MOEA)0-8份、增塑剂50-180份、粉体50-100份、偶联分散助剂0-3份、催化剂0.3-2份、消泡剂0.2-0.8份。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2官能度聚醚包括1000分子量聚醚0-30份、2000分子量聚醚0-50份、4000分子量聚醚0-90份,为上述三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MD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增塑剂为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甲组份包括矿物油1-10份; 所述乙组份还包括:颜料0-2份、触变剂0-2份。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组分粉体包括滑石粉0-80份,重钙0-90份; 所述偶联分散剂为高分子羧酸、高分子聚合物、改性聚硅氧烷类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混合。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铋、有机锡,液体胺类催化剂三亚乙基二胺、N-乙基吗啡啉中的任意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触变剂为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氢化蓖麻油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类、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甲组份制备工艺如下: 在反应釜中加入计量的2官能度聚醚、3官能度聚醚330N、增塑剂、矿物油、环烷油,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110±5℃,反媒温度到90℃开始抽真空,保持压力0.04-0.05MPa 30~40min,当反媒温度升到105~110℃时,升压到-0.08-0.1MPa,保持 1.5~2小时 ,测试其含水率,直到含水率≤0.05%,停止抽真空,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60℃,反媒温度降至65℃以下,加入异氰酸酯,升温,反媒温度在80±3℃反应2.5-3h,当测定反应体系的-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停止反应,降温到60℃,真空脱泡20±5min,即制得甲组份。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组份制备工艺如下: 在反应釜中加入计量的2官能度聚醚DL-2000D、增塑剂、MOEA、偶联分散助剂,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90±5℃,反媒温度60±5℃加入滑石粉、重钙粉、MOCA,反媒温度70℃加入酞青蓝,90℃开始抽真空,保持压力-0.04~-0.05MPa 30~40min,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110±5℃,反媒温度升温到 105~110℃时,调整压力到-0.08~-0.1MPA ,保持1.5~2小时 ,测试其含水率,直到含水率≤0.05%,停止抽真空,设置温度60℃以下,加催化剂、触变剂、消泡剂,保持压力-0.06~-0.07MPa搅拌脱泡20±5min,即得所述乙组分。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