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人员智能逃生系统、汽车座椅及交通工具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员智能逃生系统、汽车座椅及交通工具。该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包括感测汽车碰撞的碰撞传感器、检测汽车座椅周围的车身变形量的变形传感器、以及位于汽车内部用于顶开车身变形部位的至少一个可伸缩机构,以及驱动可伸缩机构的驱动机构;控制单元基于碰撞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当发生碰撞时,控制单元基于变形传感器获取汽车座椅周围的车身变形位置和变形量,控制与车身变形位置对立的可伸缩机构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可伸缩机构顶开车身变形部位。该系统无需汽车座椅上的人员手动操作,也不需手动多次操作来使顶开的空间满足人员逃生,能够自动根据变形量来设置可伸缩机构的长度伸长量,加快座椅上人员的自救速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重庆;50 |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发明人: |
车兴平;邱金龙;李奎;谢静茹;袁丹凤;赵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1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11211.5 |
公开号: |
CN109808631A |
代理机构: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晓玲 |
分类号: |
B60R21/02(2006.01);B;B60;B60R;B60R21 |
申请人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
主权项: |
1.一种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汽车内部人员可操控范围内用于顶开车身变形部位的固接或可拆卸的至少一个可伸缩机构(1),以及驱动所述可伸缩机构(1)长度变化的驱动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机构(1)位于汽车座椅(3)的坐垫(31)的前侧和/或靠外侧; 或者可伸缩机构(1)还位于汽车座椅(3)的靠背两侧; 或者在所述可伸缩机构(1)与车身变形部位接触的端部上设有顶头(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机构(1)可相对于汽车座椅(3)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气泵(21)、设于汽车座椅(3)上的气缸(22),所述气泵(21)的出气口与气缸(22)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可伸缩机构(1)包括伸入气缸(22)的活塞杆(12);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油泵(23)、设于汽车座椅(3)上的油缸(24),所述油泵(23)的出液口与油缸(24)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可伸缩机构(1)包括伸入油缸(24)的活塞杆(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机构(1)还包括与活塞杆(12)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加长杆(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启或关闭气泵(21)或油泵(23)的控制单元(4); 和/或加长杆(13)一端与活塞杆(12)端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旋转的分支单元(13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测汽车碰撞的碰撞传感器(5)和检测汽车座椅(3)周围的车身变形量的变形传感器(6); 控制单元(4)基于碰撞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当发生碰撞时,控制单元(4)基于变形传感器(6)获取汽车座椅(3)周围的车身变形位置和变形量,控制与车身变形位置对立的可伸缩机构(1)的驱动机构(2)驱动所述可伸缩机构(1)顶开车身变形部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传感器(6)为安装在汽车座椅(3)靠外侧或前侧或上端的图像传感器; 或者所述变形传感器(6)包括至少一个靠近可伸缩机构(1)放置的距离传感器。 9.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3)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上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人员智能逃生系统。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