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混凝土结构裂缝仿生监测网现场织植技术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和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仿生监测网现场织植 技术。其主要实施步骤是:利用现场织植机在待监测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分批次分别植入纵、 横两向漆包铜丝构成裂缝监测网,将各根漆包铜丝的输入(出)端植于隔离层上汇集制作形 成电信号输入(出)插口。裂缝监测网现场织植机的构造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设置铜丝线卷 筒、粘结剂储存器、防护剂储存器及两端分别为铰接和通过内设定位销的弹簧连接的曲梁, 喇叭形导线器、粘结剂管道、橡胶压实轮碾压和防护剂涂刷连接于曲梁上。线卷筒的漆包铜 丝穿过喇叭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重庆;85 |
申请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周志祥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07-05-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0710078522.3 |
公开号: | CN101311415 |
分类号: | E01D22/00(2006.01)I |
申请人地址: | 400074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仿生监测网现场织植技术,其特征在于:A、对待监测的 混凝土结构表面区域(15)进行人工打磨和清洁处置,利用现场织植机在该混凝土结构 表面区域(15)分批次植入监测网的纵向漆包铜丝(9);B、利用现场织植机在该混凝 土结构表面区域(15)分批次植入监测网的横向漆包铜丝(9’),由分批次植入混凝土 结构表面(15)的纵、横两向漆包铜丝(9和9’)构成裂缝监测网;C、将监测网的纵、 横向各根漆包铜丝(9和9’)的输入端植于隔离层带(13)上,并汇集制作形成电信号 输入插口(14);D、将监测网纵、横向各根漆包铜丝(9和9’)的输出端植于隔离层带 (13’)上,并汇集制作成电信号输出插口(14’)。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