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具有折叠结构的船舶用锚
专利名称: 具有折叠结构的船舶用锚
摘要: 本发明公开船舶用锚,即,改善接触部位的设计,以使执行锚臂的折叠动作的部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阻力最小化,可执行锚臂的顺畅的折叠动作,从而可容易回收。本发明包括:第一倾斜部,锚柄末端部从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上述第二直线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从上述第一倾斜部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与此对应地,锚臂的冠状部分包括:圆弧形状弯曲部,形成于与上述锚柄末端部相接触的部位;第三倾斜部,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第四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第五倾斜部,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韩国;KR
申请人: 皮艾斯韩国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弼瑄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2-1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18029.2
公开号: CN109927848A
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肖平安
分类号: B63B21/36(2006.01);B;B63;B63B;B63B21
申请人地址: 韩国大田广域市中区鸡龙路921番道17(大寺洞)
主权项: 1.一种船舶用锚,由锚柄(100)和锚臂(200)构成,上述锚柄(100)呈一端与金属线或铁链相连接的结构,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锚柄的下部末端来放置及固定于水中,上述船舶用锚的特征在于, 上述锚柄(100)包括空心圆筒型壳体(110),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开放的上部插入固定盖(112),在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内部,上述固定盖(112)被配置于下方侧的盖支撑部件(114)支撑,在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下方配置弹性单元(150),多个固定片(122)分别成对配置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末端的放射状外部面,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三贯通孔(122a), 锚柄上部杆(130)经过贯通上述固定盖(112)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一贯通孔(112a)来向下延伸,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位于贯通上述盖支撑部件(114)的中心部而成的第二贯通孔(114a)的内部,上述锚柄上部杆(130)的下端部与配置于其下方的锚柄下部杆(132)的上端部相结合,在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放射状外部配置上述弹性单元(150),在上述弹性单元(150)的垂直方向下方形成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呈沿着下方逐渐向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结构,除沿着上述放射状内侧缩小的倾斜部分之外,上述锚柄末端部(140)被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包围, 上述锚臂(200)安装于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以便能够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朝向放射状方向折叠, 上述锚臂(200)由臂部分(210)及锚爪部分(220)构成,在上述臂部分(210)的固定端部形成弯曲形态的冠状部分(230),在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中间形成第四贯通孔(230a),在上述冠状部分(230)夹在上述多个固定片(12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向上述多个固定片(122)的上述第三贯通孔(122a)和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四贯通孔(230a)插入的结合螺栓(116a)和结合螺母(116b),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上述锚臂(200)能够沿着放射状方向折叠, 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包括: 第一直线部(141),沿着下方垂直延伸规定长度; 第二直线部(142),从上述第一直线部(141)的下端部朝向放射状内侧凹陷规定长度并形成端之后,向下方垂直延伸; 第一倾斜部(143),从上述第二直线部(142)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以及 第二倾斜部(144),从上述第一倾斜部(143)的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 上述冠状部分(230)包括: 圆弧形状弯曲部(231),位于上述冠状部分(230)与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相接触的部位; 第三倾斜部(233),在上述圆弧形状弯曲部(231)的放射状一末端向放射状内侧倾斜延伸规定角度; 第四倾斜部(234),相对于上述第三倾斜部(233),向放射状外部倾斜延伸;以及 第五倾斜部(235),相对于上述第四倾斜部(234),向放射状内部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倾斜部(144)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一倾斜部(143)的倾斜角度,上述第四倾斜部(234)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第三倾斜部(233)的倾斜角度,上述第五倾斜部(235)的倾斜角度与上述第四倾斜部(234)的倾斜角度相同,上述第四倾斜部(234)和上述第五倾斜部(235)形成圆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200)沿着水平方向完全展开的情况下,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上述第一倾斜部(143)与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三倾斜部(233)相互紧贴接触,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上述第二倾斜部(144)与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四倾斜部(234)相互紧贴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200)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完全展开的状态下,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三倾斜部(233)与上述锚柄(100)的中心线之间呈15度,即,与连接上述锚柄上部杆(130)和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中心的虚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θ1)为15度,上述冠状部分(230)的第四倾斜部(234)与上述锚柄(100)的中心线之间呈36度,即,与连接上述锚柄上部杆(130)和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中心的虚线之间所形成角度(θ2)为36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200)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完全展开的状态下,若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100),则上述锚柄上部杆(130)和上述锚柄下部杆(132)向上垂直移动,在此情况下,固定于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下端部的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也克服上述弹性单元(150)的弹力来向上垂直移动,由此,与上述锚臂(200)的上述冠状部分(230)紧贴的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从上述冠状部分(230)之间脱离,上述冠状部分(230)与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接触支撑被解除,上述锚臂(200)的上述臂部分(210)向放射状内侧缩小后拉伸,利用这种动作,能够从暗礁摆脱卡在暗礁等的船舶用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臂(200)相对于上述圆筒型壳体(110)及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完全展开的状态下,若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100),则上述锚柄上部杆(130)和上述锚柄下部杆(132)向上垂直移动,在此情况下,固定于上述锚柄下部杆(132)的下端部的上述锚柄末端部(140)也克服上述弹性单元(150)的弹力并向上垂直移动,若上述锚柄末端部(140)向上垂直移动,首先,与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第三倾斜部(233)相接触的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上述第一倾斜部(143)通过上述第三倾斜部(233)向上方移动,从而,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外部面与上述冠状部分(230)的接触被解除,由此,上述锚臂(200)以上述结合螺栓(116a)为中心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若继续向上方拉动上述锚柄(100),则上述锚柄末端部(140)的上述第一倾斜部(143)与上述冠状部分(230)的上述圆弧形弯曲部(231)相接触,使得上述锚臂(200)的回旋动作不会受到妨碍并顺畅地完成,从而处于完全折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盖(112)的外周面形成螺纹,在与此对应的上述圆筒型壳体(110)的内部也形成螺纹,从而相对于上述外壳(110)的上述固定盖(112)的位置被任意确定,由此调节上述弹性单元(150)所需要的弹性。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