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送区、校正区、工作区;所述传送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包括: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第一限位边框、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另一侧的第二限位边框和第三限位边框;所述第二限位边框设置在所述传送区内,所述第三限位边框设置在所述校正区内;所述第一限位边框内按货叉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三距离传感器。本发明采用多个距离传感器严格把控货叉位置,防止货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偏斜从所述传送装置掉落,同时避免货叉撞击所述传送装置导致故障产生。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安鑫货叉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时志平;高锡麟;何玉柱;汪文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22199.X |
公开号: |
CN110040476A |
代理机构: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分类号: |
B65G43/08(2006.01);B;B65;B65G;B65G43 |
申请人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卧云路3195号 |
主权项: |
1.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传送区(10)、校正区(20)、工作区(30);所述传送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包括: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第一限位边框(11)、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另一侧的第二限位边框(12)和第三限位边框(13);所述第二限位边框(12)设置在所述传送区(10)内,所述第三限位边框(13)设置在所述校正区(20)内;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内按货叉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距离传感器(111)、第二距离传感器(112)、第三距离传感器(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区(10)与所述校正区(20)之间设置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垂直于所述限位边框,所述隔板(14)与所述第二限位边框(12)连接,所述隔板(13)与第一限位边框(11)之间留有仅容一个货叉通过的缺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框之间垂直设置有驱动辊(40),所述传送区(10)内的所述驱动辊(4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的第一驱动辊(4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边框(12)的第二驱动辊(42);所述第一驱动辊(41)与所述缺口(15)匹配,所述第二驱动辊(42)与所述隔板(14)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辊(42)上方设置有传送推板(16),所述传送推板(16)沿所述第二驱动辊(42)轴向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区(20)内设置有校正推板(21),所述校正推板(21)靠近第三限位边框(13),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内壁与所述校正推板(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防撞垫片(22);所述校正推板(21)沿所述驱动辊(40)轴向自由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推板(21)不少于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推板(16)与所述校正推板(21)尺寸不一,但结构相同,以所述传送推板(16)为例,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与所述第二限位边框(12)下方连接有导轨(17),所述导轨(17)与所述第二驱动辊(42)平行设置;所述传送推板(16)下方设置有驱动车(18),所述传送推板(16)与所述驱动车(18)之间通过连接杆(19)固定,所述连接杆(19)容纳在相邻所述第二驱动辊(42)的间隙内,所述驱动车(18)两侧设置有驱动轮(110),所述驱动轮(110)容纳在所述导轨(17)内,所述驱动轮(110)在沿所述导轨(17)方向自由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货叉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111)和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112)设置在所述传送区(10),其中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112)靠近所述缺口(15),所述第三距离传感器(113)设置在所述校正区(20);被所述传送推板(16)推至所述第一驱动辊(41)的货叉侧壁两端到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的距离分别设置为L1、L2,通过所述校正推板(21)校正后的货叉侧壁两端到所述第一限位边框(11)的距离分别设置为L3、L4,其中L1由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111)测得,L2和L3都是由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112)测得,L4由所述第三距离传感器(113)测得。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