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其通过将轨排井设置在具有单渡线的地铁车站,使得轨排井设置在单渡线的正上方,可有效避免传统轨排井施工过程中,轨排井范围内的车站侧墙往往处于悬臂状态的情况,在保证地铁车站结构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了轨排井吊装轨排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可有效实现轨排的吊装、铺设,避免车站侧墙在传统轨排井开设时的大范围悬臂,保证了轨排井开设过程中地铁车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缩短了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减少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林蓼;徐军林;费金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0-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748239.7 |
公开号: |
CN209162892U |
代理机构: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分类号: |
E02D29/12(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轨排井系统设置在具有单渡线的地铁车站,所述单渡线斜向设置于两平行设置的地铁走行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地铁走行线连通,所述轨排井系统对应开设在所述单渡线的正上方,其包括开设在车站顶板上的第一通孔和开设在车站中板上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竖向上对正设置,并对正设置于车站底板上的所述单渡线,且两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单渡线的走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通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可由若干设置于所述车站顶板与所述车站中板之间的第一结构柱进行支撑,所述第二通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底部可由若干设置于所述车站中板与所述车站底板之间的第二结构柱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所述轨排井开设在所述单渡线中部的正上方,且该轨排井距所述地铁车站两侧的车站侧墙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结构柱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车站顶板底面上的第一结构纵梁进行对应连接,相邻的两所述第二结构柱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车站中板底面上的第二结构纵梁进行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所述车站顶板与所述车站中板之间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若干第一临时柱,且所述车站中板与所述车站底板之间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若干第二临时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相邻两所述第一临时柱之间设置有第一临时梁,所述第一临时梁对应设置在所述车站顶板的底面,相邻两所述第二临时柱之间设置有第二临时梁,所述第二临时梁对应设置在所述车站中板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临时梁与所述第一结构纵梁对应连接,并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两侧的所述车站侧墙; 所述第二临时梁与所述第二结构纵梁对应连接,并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所述车站侧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地铁车站单渡线的轨排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开设尺寸为长27m,宽4.5m。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