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包括以河床砂砾石、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结构安全稳定,抗水流冲刷能力强;在铺设时使用模板自下向上逐层浇筑,不仅施工便捷,还对铺设地形要求底,并且植物可以在胶凝砂砾石层的孔隙里生根,而且胶凝砂砾石的错综复杂的孔隙结构还可以防止植物种子被水流带走;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该生态护坡表面绿化效果显著,结构安全稳定,抗冲刷能力强,并安装有含有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生态护坡可以减少生态袋受水流冲击的面积,使生态袋的使用寿命延长,并且该生态护坡铺设方法简单便捷,适用范围广,对地形要求条件底。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发明人: |
韩立炜;杨志斌;张雅雯;姬伟斌;信行;杨世锋;郭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21: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0: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31862.1 |
公开号: |
CN110984073A |
代理机构: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丽华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9;A01G22/00;E;A;E02;A01;E02B;A01G;E02B3;A01G9;A01G22;E02B3/12;A01G9/029;A01G22/00 |
申请人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在该基础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的上端均向上延伸至河道的河岸上,所述胶凝砂砾石层沿坡岸方向均匀间隔开有或预留有多条生态槽缝且在多条生态槽缝内均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优选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和生态带之上铺设有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的空隙率不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包括以下质量与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水胶比为1.0~1.4,水泥用量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为水泥用量的6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ETS生态菌群包括多种放线菌、氨氮分解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亚硝酸盐降解菌、纤维分解菌、多种光合菌、多种乳酸菌、低温分解菌、嗜盐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优选植物种子包括水生植物种子、陆生植物种子和水陆过渡带的水陆两生植物种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层的土壤内掺杂有所述有机植物结合体。 7.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沿斜面间隔铺设模板,相邻模板之间形成浇筑区域,浇筑区域内自下而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凝固后拆除模板,并在模板所占据的带装区域内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优选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且植物有机结合体根系能够透过袋体进入胶凝砂砾石层的缝隙中形成生态层基础,在生态层基础上铺设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层的土壤内掺杂有所述有机植物结合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区域的宽度为2~4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包括以下质量与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水胶比为1.0~1.4,水泥用量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为水泥用量的60%~70%;所述胶凝砂砾石层的空隙率不小于15%。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