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海岸带、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包括潜堤、红树林带和双排钢板桩斜坡堤,所述潜堤是带有生物洄游通道的临时消浪结构,用于育活红树林;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是由双排钢板桩、拉杆、桩间回填土、迎水坡和背水坡砂土、迎水坡护面以及堤顶防渗结构形成的海堤结构;所述红树林带位于潜堤和双排钢板桩斜坡堤之间,包括红树林地基和红树林生境,红树林地基需根据地区适宜性进行土壤改良。本发明利用天然红树林消波减浪,将柔性、绿色的双排钢板桩结构与砂土结合起来形成人工海堤用于抗浪、挡水、止水,有效提高海堤系统的延性,提升其抗变形、抗震性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朱艳;李小军;彭铭;宣庐峻;高加云;陈建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1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11436607.0 |
公开号: |
CN114215002A |
代理机构: |
上海简克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君 |
分类号: |
E02B3/06;E02B8/08;E02D5/04;A01G17/00;A01K61/00;E;A;E02;A01;E02B;E02D;A01G;A01K;E02B3;E02B8;E02D5;A01G17;A01K61;E02B3/06;E02B8/08;E02D5/04;A01G17/00;A01K61/00 |
申请人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 |
主权项: |
1.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堤前红树林带(2)与潜堤(4),所述潜堤(4)为带有生物洄游通道的临时消浪结构,潜堤(4)的堤身的底部中央间隔设置“拱形”生物洄游通道,且生物洄游通道壁面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成;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为双排钢板桩(102)、拉杆(103)、钢围檩(104)与防波堤(108)构成的海堤结构,双排钢板桩(102)嵌装入天然海砂基床(101)内,双排钢板桩(102)外侧设有钢围檩(104),钢围檩(104)上固定有拉杆(103);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还具有第一抛砂区(105)、第二抛砂区(106)、中粗砂抛填区(107),其中中粗砂抛填区(107)设于双排钢板桩(102)中间,第一抛砂区(105)、第二抛砂区(106)设于双排钢板桩(102)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洄游通道具有通道壁面(403)与通道(402),其中通道(402)的底面采用碎石铺填成自海向陆向上不小于3%的斜坡,以防止通道口泥沙淤积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壁面(403)上覆盖碎石(401)填筑为斜坡潜堤,并在潜堤(4)迎水的一面且避开洄游通道的位置设置由珊瑚砂、海水制成的珊瑚海水混凝土防波格栅(4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具有迎水面,迎水面的坡脚为抛石(109),迎水面的坡面设置有防波堤(1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钢板桩(102)为带有止水锁扣的“Z”型、“U”型或组合型钢板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前红树林带(2)位于潜堤(4)和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之间,堤前红树林带(2)包括红树林地基(3)和红树林生境,红树林地基(3)根据地区适宜性进行土壤改良,红树林生境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红海榄、秋茄树、拉关木、木榄、桐花树、盐角草、海马齿植物群落,弹涂鱼、藤壶、沙蟹动物群落。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