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以及汽车悬挂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以及汽车悬挂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以及汽车悬挂系统,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包括第一抗冲击层、第二抗冲击层、加强结构层和承力结构层。加强结构层的一侧与第一抗冲击层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承力结构层固定连接,承力结构层远离加强结构层的一侧与第二抗冲击层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由于采用了相对设置的第一抗冲击层和第二抗冲击层以及与承力结构层连接的加强结构层,所以结构简单,强度高、刚度高,抗蠕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好,生产工序少,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北航(四川)西部国际创新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中甲;张永亮;胡凯;谭雪林;江雷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1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2089008.6
公开号: CN209395528U
代理机构: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锋
分类号: B60G11/02(2006.01);B;B60;B60G;B60G11
申请人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正兴镇凉风顶村3组303号
主权项: 1.一种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冲击层、第二抗冲击层、加强结构层和承力结构层,所述加强结构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抗冲击层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承力结构层固定连接,所述承力结构层远离所述加强结构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抗冲击层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冲击层和所述第二抗冲击层均由芳纶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加强结构层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承力结构层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还包括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和第三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抗冲击层和所述加强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层设置于所述加强结构层和所述承力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三过渡层设置于所述承力结构层和所述第二抗冲击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一芳纶纤维层和多个第一碳纤维层,多个所述第一芳纶纤维层与多个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体积为所述第一芳纶纤维层体积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层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二碳纤维层和多个第一玻璃纤维层,多个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与多个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的体积为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体积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渡层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二玻璃纤维层和多个第二芳纶纤维层,多个所述第二芳纶纤维层与多个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交替设置,所述第二芳纶纤维层的体积为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体积的3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厚度在0.5毫米至2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过渡层的厚度在1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三过渡层的厚度在3.5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由芳纶纤维材料和碳纤维材料混合制成,所述第二过渡层由玻璃纤维材料和碳纤维材料混合制成,所述第三过渡层由芳纶纤维材料和玻璃纤维材料混合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冲击层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第二抗冲击层的厚度为15毫米,所述加强结构层的厚度为10毫米,所述承力结构层的厚度为45毫米。 10.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所述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多级次混杂结构复合材料板簧的中部与所述车轮连接。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