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属于后视镜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后视镜不能多角度调节、防撞击效果一般以及出现误撞现象的问题。本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车体、外壳、旋转装置、摆动装置以及收回机构,通过在车体上固定安装旋转装置,带动壳体整体的旋转运动,同时在第二外壳内设置摆动装置,实现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相对运动,实现多角度调节,又设置有收回装置,通过收回装置可实现防撞击作用,又设置有凸出部,在发生撞击时,先与凸出部相接,防止直接撞击到反光镜上,导致反光镜损坏,且收回装置在未发生撞击的情况下不易启动,本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具有能多角度调节、防撞击效果好以及结构稳定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发明人: |
叶俊辉;袁泉;李贝贝;杨述茗;王金浩;解寅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21423.8 |
公开号: |
CN110481436A |
代理机构: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龙洋 |
分类号: |
B60R1/074(2006.01);B;B60;B60R;B60R1 |
申请人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
主权项: |
1.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所述固定轴活动连接; 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一端设置在所述车体中,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第一外壳内侧相接; 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固定轴相接; 收回机构,所述收回机构包括壳体连接块、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以及连接杆,所述壳体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与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壳体连接块内,所述壳体连接块底部设有斜型槽,所述摆动装置一端设置在所述斜型槽中,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摆动装置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锥齿轮、蜗轮、蜗杆、移动轴以及第一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锥齿轮包括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所述蜗杆,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移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轴上端设有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中设有球体,所述移动轴上端设置在所述斜型槽中,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移动轴的下端,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外侧设有保护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侧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壳体连接块底部两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块端面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前端面上,所述壳体连接块端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块相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块前端面上设有凸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端面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固定轴两端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第三齿轮、中间齿轮以及内齿轮,所述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所述内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直径与所述第三齿轮直径相同,所述中间齿轮直径小于所述内齿轮直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