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曲线过孔架梁的架桥机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曲线过孔架梁的架桥机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一种曲线过孔架梁的架桥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架桥机设备技术领域;通过旋转法兰实现中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前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和前支腿下横梁与前支腿下副横梁之间的旋转;再遇到桥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95米,转弯角度为10°时,本事用新型通过第一次整体(带轨道)旋转前支腿下横梁,旋转方向与桥梁转弯方向一致,旋转角度为5°(最大旋转角度);整体(带轨道)旋转中支腿下横梁,旋转方向与桥梁转弯万向一致,旋转角度为5°(最大旋转角度);主梁前后移动,前支腿、中支腿单轨车相对移动,整体调节架桥机的角度;重复以上步骤,每次调节角度为5°,实现按桥梁实际转弯需要调节架桥机的角度。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克旺;赵友瑞;周文和;童巨苍;师韵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1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98413.0
公开号: CN109763430A
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陆永强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申请人地址: 312352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东关街道朱家溇村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
主权项: 1.一种曲线过孔架梁的架桥机,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主梁的前端上和尾端上均设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分别将两条主梁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连接固定,所述两条主梁上架设有前桁车和后桁车,所述前桁车和后桁车的上侧均设有起重机构,所述主梁的尾端设有尾支腿,所述主梁中部的下侧设有中支腿,所述中支腿上设有中支腿下横梁,所述中支腿下横梁两端的上侧分别连接两条主梁,所述主梁前端部的下侧设有前支腿,所述前支腿上设有前支腿下横梁,所述前支腿下横梁两端的上侧分别连接两条主梁,所述前支腿下横梁的下方设有前支腿下副横梁,所述主梁的前端设有临时支腿,所述尾支腿、中支腿下横梁和前支腿下横梁与主梁的连接处均设有反滚轮组,所述中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的连接处、前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的连接处、前支腿下横梁与前支腿下副横梁的连接处均设有旋转法兰,所述尾支腿、中支腿和前支腿上均设有液压油缸,所述尾支腿、中支腿和前支腿上均设有若干加高节,所述中支腿和前支腿的下端均设有单轨车,所述单轨车的下方设有轮道,所述轮道的下侧设有支撑座螺杆,所述主梁架于已架设好的梁板上,所述已架设好的梁板尾端的下侧设有第三墩台,所述已架设好的梁板前端的下侧设有第二墩台,所述已架设好的梁板的前端设于第二墩台上的后侧,所述第二墩台的前方设有第一墩台,所述第一墩台与第二墩台的跨径为35米,所述第一墩台与第二墩台的纵坡为4.1%,所述第一墩台的转弯角度为10°,所述第一墩台的转弯半径为195米,所述第一墩台为下坡。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曲线过孔架梁的架桥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 步骤一,架桥机到达曲线过孔前的预定位置,具体为:主梁的前端位于第一墩台与第二墩台之间的上方,已架设好的梁板的前端呈下坡,前支腿设于第二墩台上,中支腿设于已架设好的梁板的中部上,尾支腿设于已架设好的梁板的尾端上,前桁车和后桁车设于中支腿的上方; 步骤二,顶升前支腿和尾支腿上的液压油缸,或收起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开动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中支腿向前移动30米左右,再将前桁车移动至中支腿上方,使用前恒桁车上的起重机构将中支腿下横梁悬吊,给中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增设加高节,调节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使中支腿落地受力; 步骤三,前桁车移动至前支腿上方,利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将前支腿下横梁悬吊,拆除前支腿上的加高节,拆除后将单轨车与轮道整体提升,并于前支腿下横梁结构连接,连接后,收缩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和支撑座螺杆,使支撑座螺杆最低端高于桥面,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其向后移动3-4米左右,最后前支腿下副横梁通过旋转法兰旋转5°,旋转方向为与桥梁转弯方向一致,调节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或支撑座螺杆,使其落地受力; 步骤四,前桁车后移至中支腿上方,并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使中支腿下横梁悬吊,拆除中支腿上的加高节,拆除后将中支腿下横梁与反滚轮组连接,开动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将中支腿后移30米左右;旋转中支腿下横梁,旋转角度为5°,旋转方向与桥梁转湾方向一致;调节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使其落地受力; 步骤五,通过液压油缸收缩尾支腿,单边或双边反向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和后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主梁前后移动调节前支腿下横梁和中支腿下横梁(旋转5°使前支腿和中支腿上下结构层横梁旋转度数一致);开动中支腿下的单轨车,将架桥机整体旋转(旋转5°,中支腿移动方向与桥梁转弯方向相反); 步骤六,调整尾支腿上的液压油缸,使其落地受力,中支腿前移30米左右,使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给中支腿添加加高节,加高节添加完后,调节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使中支腿落地受力;收缩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或支撑座螺杆,旋转前支腿下横梁(旋转5°,旋转方向与桥梁转弯方向一致),调节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或支撑座螺杆,使其落地受力; 步骤七,利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拆除中支腿加高节,开动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将中支腿后退30米左右,旋转中支腿下横梁(旋转5°,旋转方向与桥梁转弯方向一致);调节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使其落地受力;将后桁车前移10米左右(前桁车和后桁车都在前支腿和中支腿之间,为架桥机跨孔做准备); 步骤八,收缩尾支腿上的液压油缸,单边或双边反向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和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主梁前后移动调节前支腿下横梁和中支腿下横梁(旋转5°,使前支腿和中支腿上下结构层横梁旋转度数一致),将尾支腿前移至中支腿之后,调节液压油缸使其落地受力,主梁轨道和各支腿角度调节完成,(主梁移动的角度与前跨墩台角度一致); 步骤九,主梁开始过孔,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主梁向前移动,前桁车和后桁车同步后移,直至临时支腿到达前方第一墩台,调节临时支腿,使其落地受力; 步骤十,收缩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开动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中支腿前移至离前支腿2米左右处;使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给中支腿添加加高节,并调整中支腿下的支撑座螺杆,使其落地受力;拆除前支腿下副横梁与单轨车的连接,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前支腿下横梁整体结构后移,前桁车前移至单轨车上方,利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将单轨车连并轮道和支撑座螺杆一同起吊,并吊至第一墩台之上(前桁车前移至离临时支腿的极限位置),吊装后返回; 步骤十一,给前支腿增装一节1000mm长的加高节和三节600mm的加高节(需增加的高度为3.5米左右,余下高度由液压油缸调节),在桥面上安装一节1000mm长的加高节后,将前支腿移至第二墩台上方位置,再加装余下三节600mm加高节,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其移动前支腿到单轨车上,调节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使前支腿上的加高节连接单轨车,连接后,再次收缩前支腿上的液压油缸,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再次移至离临时支腿的极限位置,调节前支腿液压油缸,使支撑座螺杆落地受力; 步骤十二,前桁车和后桁车移动至前支腿与中支腿之间,收缩尾支腿上的液压油缸和收缩临时支腿;开动前支腿上的反滚轮组和中支腿上的反滚轮组,使主梁前冲15米左右,前桁车和后桁车同步后移;调节尾支腿上的液压油缸,并对其增装加高节,使其落地受力;架桥机过孔完成,准备架梁; 步骤十三,开始架梁,架桥机采用尾部喂梁,梁板由运梁车运至适合位置,前桁车和后桁车移动至吊装位置,使用前桁车上的起重机构将梁板吊起; 步骤十四,开动前桁车,吊着梁板一起向前移动,调整后桁车上的起重机构位置,移动至合适的吊梁位置,吊起梁板,调整前后起重机构位置,旋转梁板角度,使其能大致达到落梁时的角度;同时开动前桁车和后桁车,将梁板吊至预定位置,通过起重机构调整落梁位置,落下梁板,一次架梁完成;架梁的先后次序为:中间梁板、边梁和次边梁,架设边梁时,通过中支腿下的单轨车和前支腿下的单轨车将主梁整体移动至边梁位置; 步骤十五,重复步骤十三至步骤十四,完成对剩余梁板的架设; 根据以上步骤一到步骤十五,完成架桥机的曲线过孔架梁,需要架设下一跨曲线形梁板时,重复以上步骤一到步骤十五即可完成下一跨的梁板架设。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