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在内排土场铺设重构地层,重构地层和原始地层层位对应;原始隔水层与重构隔水层交界处形成不闭合隔水交界面,原始隔水层的上、下界面分别开设有水平切槽;不闭合隔水交界面上、下端分别铺设防渗土工布;在不闭合隔水交界面一侧注入带电荷防渗浆体,然后在不闭合隔水交界面同侧插入同性电极棒驱动带电荷防渗浆体朝不闭合隔水交界面渗流。本发明对重构地层的隔水层与原始地层的隔水层在搭接边界处进行防水缝合,阻断含水层中水资源的流失途径,且能使原始地层中的含水层补给重构地层中的含水层,收效良好,应用成本低、生态效果好,更具有推广价值。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发明人: |
韩流;尚涛;李胤达;陈树召;舒继森;李鑫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0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20658.1 |
公开号: |
CN109778825A |
代理机构: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俊杰 |
分类号: |
E02D3/00(2006.01);E;E02;E02D;E02D3 |
申请人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大学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内排土场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常规排土层(10)、重构隔水层(6)、重构含水层(4)和重构土壤层(2),分别与常规地层(11)、原始隔水层(5)、原始含水层(3)和原始土壤层(1)层位对应; 原始隔水层(5)与重构隔水层(6)交界处形成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原始隔水层(5)的上、下界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水平切槽(7)、第二水平切槽(8); 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上、下端分别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12)、第二防渗土工布(13),第一防渗土工布(12)、第二防渗土工布(13)的内侧延伸至重构隔水层(6),第一防渗土工布(12)、第二防渗土工布(13)的外侧延伸至原始隔水层(5); 在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一侧注入带电荷防渗浆体(15),然后在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同侧插入同性电极棒(14)驱动带电荷防渗浆体(15)朝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渗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12)、第二防渗土工布(13)的宽度为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切槽(7)、第二水平切槽(8)沿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的顶线、底线向原始隔水层(5)一侧水平掏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切槽(7)、第二水平切槽(8)高度为5cm,宽度为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12)、第二防渗土工布(13)通过粘合剂与重构隔水层(6)、原始隔水层(5)粘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内排重构隔水层边界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闭合隔水交界面(9)位置在铺设过程中采用松碎设备进行破碎、搅拌。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