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后副车架前横梁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前横梁,该后副车架前横梁包括:支撑梁;两个用于安装稳定杆的第一支架,两个第一支架分别与支撑梁的两端相连接;两个用于安装前束调节杆的第二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均与支撑梁相连接,并且,两个第一支架和两个第二支架的连接线上,两个第二支架均位于两个第一支架之间;支撑梁、各第一支架和各第二支架均为铝合金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梁、各第一支架和各第二支架均为铝合金件,铝合金件的重量更轻,从而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集成于支撑梁上,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序,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支撑梁上的硬点更加精确,使得后副车架前横梁的出厂一致性更好,进而提高了整车的装配精度。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陆群;关鑫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7-2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213316.9 |
公开号: |
CN208931425U |
代理机构: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翔 |
分类号: |
B62D21/00(2006.01);B;B62;B62D;B62D21 |
申请人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时骏北街1号院4栋(科技创新功能区) |
主权项: |
1.一种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梁(1); 两个用于安装稳定杆的第一支架(2),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分别与所述支撑梁(1)的两端相连接; 两个用于安装前束调节杆的第二支架(3),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均与所述支撑梁(1)相连接,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的连接线上,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之间;所述支撑梁(1)、各所述第一支架(2)和各所述第二支架(3)均为铝合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各所述第一支架(2)和各所述第二支架(3)为一体铸造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的两端为向所述支撑梁(1)的同一侧弯曲的弯曲端(11),并且,各所述弯曲端(11)的宽度从其弯曲起始位置(12)至其弯曲终结位置(13)先增大再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二支架(3)均为筒状连接部,且各所述第二支架(3)靠近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弯曲端(11)的弯曲终结位置(13)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架(3)均包括: 第一连接体(31),其与所述支撑梁(1)的顶部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体(31)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前束调节杆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2); 第二连接体(33),其与所述支撑梁(1)的底部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体(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体(33)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前束调节杆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一连接体(31)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弯曲端(11)的顶部相连接,并且,各所述第一连接体(31)分别从相对应的所述弯曲端(11)的弯曲起始位置(12)开始沿所述弯曲端(11)的弯曲方向延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体(31)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35),所述第一连接孔(32)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凸起(35)中的任意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体(33)设置有第二凸起(36),所述第二连接孔(34)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3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为轴对称结构,并且,各所述第一支架(2)在所述支撑梁(1)上对称设置,各所述第二支架(3)在所述支撑梁(1)上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凹设部(14)。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