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仿牛鼻鲼的胸鳍推进式机器鱼
专利名称: 一种仿牛鼻鲼的胸鳍推进式机器鱼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牛鼻鲼的胸鳍推进式机器鱼,该机器鱼包括有左翼组件、右 翼组件、头部罩、尾部罩、A升降舵、B升降舵、方向舵、机身壳体组件、A法兰盘、 B法兰盘、摄像机安装台、安装板、A电机驱动组件、B电机驱动组件、电池和舵机 驱动组件。左翼组件与右翼组件对称设置在机身壳体组件的两侧,A电机驱动组件与 B电机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电池的两侧。摄像机安装台设置在头部罩内。安装板、A 电机驱动组件、B电机驱动组件、电池和舵机驱动组件设置在机身壳体组件内。本发 明机器鱼可以实现仿牛鼻鲼的各种游动方式:如直线游动、上升下潜、灵活转弯。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毕树生;高 俊;刘 聪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09-09-2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0910092737.X
公开号: CN101654147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长琪
分类号: B63C11/00(2006.01)I
申请人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主权项: 1、一种仿牛鼻鲼的胸鳍推进式机器鱼,其特征在于:该机器鱼包括有左翼组件(1)、 右翼组件(2)、头部罩(3)、尾部罩(4)、A升降舵(4a)、B升降舵(4b)、 方向舵(4c)、机身壳体组件(5)、A法兰盘(6)、B法兰盘(7)、摄像机安装 台(8)、安装板(9)、A电机驱动组件(11)、B电机驱动组件(12)、电池(13) 和舵机驱动组件(14); A升降舵(4a)与B升降舵(4b)的结构相同; 左翼组件(1)与右翼组件(2)的结构相同,且左翼组件(1)与右翼组件(2) 对称设置在机身壳体组件(5)的两侧; A电机驱动组件(11)与B电机驱动组件(12)的结构相同,且A电机驱动组 件(11)与B电机驱动组件(12)对称设置在电池(13)的两侧; 摄像机安装台(8)设置在头部罩(3)内; 安装板(9)、A电机驱动组件(11)、B电机驱动组件(12)、电池(13)和舵 机驱动组件(14)设置在机身壳体组件(5)内; 左翼组件(1)由左翼(1-1)、左翼翼根(1-2)、左翼翼接头(1-3)和左翼压 盖(1-4)构成;左翼压盖(1-4)连接在左翼翼接头(1-3)的前端,左翼翼接头(1-3) 的后端上连接有左翼翼根(1-2)的前端,左翼翼根(1-2)的后端连接有左翼(1-1); 左翼组件(1)在A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实现上下拍动; 右翼组件(2)由右翼(2-1)、右翼翼根(2-2)、右翼翼接头(2-3)和右翼压 盖(2-4)构成;右翼压盖(2-4)连接在右翼翼接头(2-3)的前端,右翼翼接头(2-3) 的后端上连接有右翼翼根(2-2)的前端,右翼翼根(2-2)的后端连接有右翼(2-1); 右翼组件(2)在B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实现上下拍动; 头部罩(3)连接在A法兰盘(6)的前端连接盘(6-1)上;头部罩(3)内放 置有摄像机安装台(8),且摄像机安装台(8)安装在A法兰盘(6)的前端连接盘 (6-1)的板面上; 尾部罩(4)连接在B法兰盘(7)上; 机身壳体组件(5)包括有机身壳体(5A)、右配重腔(55)、左配重腔(56)、 前连接件(58)、后连接件(59);右配重腔(55)内放置有右配重块;左配重腔(56) 内放置有左配重块;机身壳体(5A)的前端(5C)安装有前连接件(58);机身壳 体(5A)的后端(5B)安装有后连接件(59);机身壳体(5A)的底部沿纵向对称 面安装有垂直安定面(57);机身壳体(5A)为空腔结构,即设有A空腔(5D), 该A空腔(5D)内放置安装板(9)、A电机驱动组件(11)、B电机驱动组件(12)、 电池(13)和舵机驱动组件(14); A法兰盘(6)上设有前连接盘(6-1)、后连接盘(6-2)、圆台(6-3)、支撑梁 (6-4)、长槽(6-9);支撑梁(6-4)置于前连接盘(6-1)与后连接盘(6-2)之 间,支撑梁(6-4)的中心为空心长槽(6-9);支撑梁(6-4)的两端分别为A间隙 (6-10)和B间隙(6-11);A间隙(6-10)中用于放置左翼组件(1)中的左翼翼 接头和左翼压盖;B间隙(6-11)中用于放置右翼组件(2)中的右翼翼接头和右翼 压盖;圆台(6-3)设在后连接盘(6-2)上,圆台(6-3)上以长槽(6-9)对称设 有A圆形凹槽(6-5)和B圆形凹槽(6-7);A圆形凹槽(6-5)的中心设有A通孔 (6-6),该A通孔(6-6)用于A电机驱动组件(11)中的减速器输出轴穿过;B 圆形凹槽(6-7)中心设有B通孔(6-8),该B通孔(6-8)用于B电机驱动组件 (12)中的减速器输出轴穿过;后连接盘(6-2)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摄像机安装 台(8)的螺纹孔(6-12);前连接盘(6-1)与头部罩(3)连接,后连接盘(6-2) 与机身壳体组件(5)中的前连接件(58)连接; B法兰盘(7)的底盘(7-1)与尾部罩(4)连接;底盘(7-1)上设有F通孔 (7-10),该F通孔(7-10)上安装有航空插头;B法兰盘(7)的空腔(7-6)内 安装有舵机组件(14);B法兰盘(7)的前端连接在后连接件(59)上;B法兰盘 (7)的尾端环(7-2)上设有A升降舵安装槽(7-3)、B升降舵安装槽(7-4)和 方向舵安装槽(7-5),A升降舵安装槽(7-3)上设有C通孔(7-7),B升降舵安装 槽(7-4)上设有D通孔(7-8),方向舵安装槽(7-5)上设有E通孔(7-9);A升 降舵安装槽(7-3)内安装有A升降舵的连接板;B升降舵安装槽(7-4)内安装有 B升降舵的连接板;方向舵安装槽(7-5)内安装有方向舵的连接板; 摄像机安装台(8)的安装板(8-1)安装在A法兰盘(6)的前连接盘(6-1)上; 安装板(9)的底板(9-1)连接在机身壳体(5A)上;安装板(9)的L形板 (9-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A电机驱动组件(11)和B电机驱动组件(12),A电机 驱动组件(11)与B电机驱动组件(12)之间是电池(13),该电池(13)置于底 板(9-1)与L形板(9-2)的开口中; A电机组件(11)包括有A直流伺服电机(11-1)、A联轴器(11-3)、A滑脂 筒(11-4)、A驱动输出轴(11-5)和A电机安装座(11-6);A直流伺服电机(11-1) 的输出轴上套接有A联轴器(11-3)的一端,A联轴器(11-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 A驱动输出轴(11-5)的一端,A驱动输出轴(11-5)上套接有A滑脂筒(11-4); A驱动输出轴(11-5)的另一端穿过A法兰盘(6)上的A通孔(6-6)后连接在左 翼组件(1)中的左翼压盖和左翼连接头形成的方孔内;A电机安装座(11-6)安装 在安装板(9)的底板(9-1)上;A电机安装座(11-6)的一侧板上设有G通孔(11-7), 该G通孔(11-7)用于A直流伺服电机(11-1)的输出轴通过;A电机安装座(11-6) 的另一侧板上设有H通孔(11-8),该H通孔(11-8)用于A驱动输出轴(11-5) 通过;A直流伺服电机(11-1)的壳体安装在A电机安装座(11-6)的一侧板上, 且A直流伺服电机(11-1)的输出轴穿过G通孔(11-7);A滑脂筒(11-4)的端 盖安装在A电机安装座(11-6)的另一侧板上; B电机组件(12)包括有B直流伺服电机(12-1)、B联轴器(12-3)、B滑脂 筒(12-4)、B驱动输出轴(12-5)和B电机安装座(12-6);B直流伺服电机(12-1) 的输出轴上套接有B联轴器(12-3)的一端,B联轴器(12-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 B驱动输出轴(12-5)的一端,B驱动输出轴(12-5)上套接有B滑脂筒(12-4); B驱动输出轴(12-5)的另一端穿过A法兰盘(6)上的B通孔(6-8)后连接在右 翼组件(2)中的右翼压盖和右翼连接头形成的方孔内;B电机安装座(12-6)安装 在安装板(9)的底板(9-1)上;B电机安装座(12-6)的一侧板上设有I通孔(12-7), 该I通孔(12-7)用于B直流伺服电机(12-1)的输出轴通过;B电机安装座(12-6) 的另一侧板上设有J通孔(12-8),该J通孔(12-8)用于B驱动输出轴(12-5) 通过;B直流伺服电机(12-1)的壳体安装在B电机安装座(12-6)的一侧板上, 且B直流伺服电机(12-1)的输出轴穿过I通孔(12-7);B滑脂筒(12-4)的端 盖安装在B电机安装座(12-6)的另一侧板上; 舵机驱动组件(14)包括有A升降控制组件(14A)、B升降控制组件(14B)、 方向控制组件(14C)和舵机安装板(14D); A升降控制组件(14A)包括有A升降舵(14a)、A连接杆(14A-1)、A圆柱 连接端(14A-2)、B圆柱连接端(14A-3)、A舵机舵盘(14A-4)、A舵机(14A-5)、 A舵面轴(14A-6)、A平尾夹(14A-7)、A连接板(14A-8)、A聚四氟乙烯套(14A-9); A连接杆(14A-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A圆柱连接端(14A-2)、B圆柱连接端(14A-3), A圆柱连接端(14A-2)连接在A舵机舵盘(14A-4)上,B圆柱连接端(14A-3) 连接在A舵面轴(14A-6)的连接板(14A-61)上,A舵机舵盘(14A-4)安装在 A舵机(14A-5)的输出轴上,A舵机(14A-5)安装在舵机安装板(14D)上,A 舵面轴(14A-6)上从里向外套接有A聚四氟乙烯套(14A-9)、A连接板(14A-8) 和A平尾夹(14A-7),A连接板(14A-8)安装在B法兰盘(7)的A升降舵安装 槽(7-3)内,A平尾夹(14A-7)与A升降舵(14a)连接;A舵面轴(14A-6) 上设有连接板(14A-61)、舵面轴A段(14A-62)和舵面轴B段(14A-63);连接 板(14A-61)设有在舵面轴A段(14A-62)的端部,舵面轴A段(14A-62)上套 接有A四氟套(14A-9),舵面轴B段(14A-63)穿过连接板(14A-61)上的通孔、 A平尾夹(14A-7)上的N通孔(14A-74)后,通过螺钉穿过N通孔(14A-74)、 长夹板(14A-71)上的螺纹孔,实现将A舵面轴(14A-6)与A平尾夹(14A-7) 的连接;A平尾夹(14A-7)上设有长夹板(14A-71)、短夹板(14A-72)、N通孔 (14A-74),长夹板(14A-71)与短夹板(14A-72)的接合处为N通孔(14A-74); 该N通孔(14A-74)用于A舵面轴(14A-6)穿过,且通过设在短夹板(14A-72) 上的M通孔(14A-73)与长夹板(14A-71)上的螺纹孔配合,实现A平尾夹(14A-7) 与A舵面轴(14A-6)的连接; B升降控制组件(14B)包括有B升降舵(14b)、B连接杆(14B-1)、C圆柱 连接端(14B-2)、D圆柱连接端(14B-3)、B舵机舵盘(14B-4)、B舵机(14B-5)、 B舵面轴(14B-6)、B平尾夹(14B-7)、B连接板(14B-8)、B聚四氟乙烯套(14B-9); B连接杆(14B-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C圆柱连接端(14B-2)、D圆柱连接端 (14B-3),C圆柱连接端(14B-2)连接在B舵机舵盘(14B-4)上,D圆柱连接 端(14B-3)连接在B舵面轴(14B-6)的连接板(14B-61)上,B舵机舵盘(14B-4) 安装在B舵机(14B-5)的输出轴上,B舵机(14B-5)安装在舵机安装板(14D) 上,B舵面轴(14B-6)上从里向外套接有B聚四氟乙烯套(14B-9)、B连接板 (14B-8)和B平尾夹(14B-7),B连接板(14B-8)安装在B法兰盘(7)的B 升降舵安装槽(7-3)内,B平尾夹(14B-7)与B升降舵(14b)连接;B舵面轴 (14B-6)上设有连接板(14B-61)、舵面轴A段(14B-62)和舵面轴B段(14B-63); 连接板(14B-61)设有在舵面轴A段(14B-62)的端部,舵面轴A段(14B-62) 上套接有B聚四氟乙烯套(14B-9),舵面轴B段(14B-63)穿过连接板(14B-61) 上的通孔、B平尾夹(14B-7)上的P通孔(14B-74)后,通过螺钉穿过P通孔 (14B-74)、长夹板(14B-71)上的螺纹孔,实现将B舵面轴(14B-6)与B平 尾夹(14B-7)的连接;B平尾夹(14B-7)上设有长夹板(14B-71)、短夹板(14B-72)、 P通孔(14B-74),长夹板(14B-71)与短夹板(14B-72)的接合处为P通孔 (14B-74);该P通孔(14B-74)用于B舵面轴(14B-6)穿过,且通过设在短夹 板(14B-72)上的O通孔(14B-73)与长夹板(14B-71)上的螺纹孔配合,实 现B平尾夹(14B-7)与B舵面轴(14B-6)的连接; 方向控制组件(14C)包括有方向舵(14c)、C连接杆(14C-1)、E圆柱连接 端(14C-2)、F圆柱连接端(14C-3)、C舵机舵盘(14C-4)、C舵机(14C-5)、 C舵面轴(14C-6)、C平尾夹(14C-7)、C连接板(14C-8)、C四氟套(14C-9); C连接杆(14C-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E圆柱连接端(14C-2)、F圆柱连接端(14C-3), E圆柱连接端(14C-2)连接在C舵机舵盘(14C-4)上,F圆柱连接端(14C-3) 连接在C舵面轴(14C-6)的连接板(14C-61)上,C舵机舵盘(14C-4)安装在 C舵机(14C-5)的输出轴上,C舵机(14C-5)安装在舵机安装板(14D)上,C 舵面轴(14C-6)上从里向外套接有C四氟套(14C-9)、C连接板(14C-8)和C 平尾夹(14C-7),C连接板(14C-8)安装在B法兰盘(7)的C升降舵安装槽(7-3) 内,C平尾夹(14C-7)与方向舵(14c)连接;C舵面轴(14C-6)上设有连接板 (14C-61)、舵面轴A段(14C-62)和舵面轴B段(14C-63);连接板(14C-61) 设有在舵面轴A段(14C-62)的端部,舵面轴A段(14C-62)上套接有C四氟套 (14C-9),舵面轴B段(14C-63)穿过连接板(14C-61)上的通孔、C平尾夹(14C-7) 上的N通孔(14C-74)后,通过螺钉穿过N通孔(14C-74);C平尾夹(14C-7) 上设有长夹板(14C-71)、短夹板(14C-72)、N通孔(14C-74),长夹板(14C-71) 与短夹板(14C-72)的接合处为N通孔(14C-74);该N通孔(14C-74)用于C 舵面轴(14C-6)穿过,且通过设在短夹板(14C-72)上的M通孔(14C-73)与 长夹板(14C-71)上的螺纹孔配合,实现C平尾夹(14C-7)与C舵面轴(14C-6) 的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